最近有篇轟動醫界的大事發生,就是三重高柏森耳鼻喉科因為偽造病歷使用類固醇,我看了一下他的簡歷,居然是台大一學士耶,台灣最棒的醫學院畢業的耶,相較於傳統的觀念,台大的醫師開業通常因為太重學術,開業生意通常非常冷清,也許是因為台大醫學院改變了嗎?不過我想由一個中央大學的教授去批評台大的學生,這些學生心理是根本不會甩的,考進去的分數差這麼多,拜託,自己學校的老師都管不動了,還輪的到外人嗎?我想正是這樣的上課態度,才能夠讓台大的醫師懂得怎麼接受現實,給民眾他們所想要的好醫師。
之前商業周刊有所謂的百大名醫,請看清楚,是商業周刊不是康健或者天下喲,之後嬰兒與母親也做了類似的調查,一時之間上榜者與有榮焉,未上榜者深深不平,請問,這些完全和醫療沒有關係的單位憑什麼發佈這樣的資訊?是為了讀者需要?為了炒作話題,甚至是商業行為的置入性行銷?請問這些單位,你們懂什麼?你們會知道醫師偷偷用類固醇?或者使用off-label use?許多兢兢業業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的醫師,你們真的都了解嗎?
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逼的這些醫師要自甘墮落,偽造病歷能做,難道不能用假藥?為何正正當當的醫療行為不能夠受到民眾青睞,而黑心的行為反而民庭若市?
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將這些醫師推向萬惡的深淵,這隻手就是民眾的心態,我跑開業醫的業務已經十多年,拜訪過上千位醫師,簡單來說,只能說:殺人放火金腰帶,造橋鋪路無屍骸。印象中有一位台北市的醫師給我很深的印象,他是從美國回來的,他看一個病人要半個小時,當時我告訴這位醫師,你看一個病人半小時,才收入幾百元,你還不如去學美容美髮賺的更多,我只記得他抬起來頭來望了我一眼,告訴我一個小故事:日本伊藤博文接任首相以後,去參拜神社,他向上天說,我想今後我應該不會有朋友了。這醫師說:當我選擇了從美國回來台灣執業,就有了心理準備,多人走的路不見得正確。
真想寫一篇如何分辨好醫師,不過寫了下場可能不知道如何收拾。
ps:醫藥分業十年了,結果有沒有用?問題出在哪裡?
下一篇請大家為我祈禱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