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出自於唐,王燾著《外臺秘要》,由黃連、黃柏、黃芩和梔子四種藥組成,主治實熱火毒、三焦熱盛之證。因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之效,今人在臨床上應用於因濕熱引起之痢疾、黃疸以及抗潰瘍、腦缺血、高血壓等病。

 

成分:黃連9克、黃芩6克、黃柏6克、梔子9克

功效:瀉火解毒。

黃連:清熱燥濕,清熱解毒,作用在中焦,清心熱,為君。

黃芩:清熱解毒燥濕,作用在上焦,清肝膽熱,為臣。

黃柏:清熱解毒燥濕,作用於下焦,清解腎臟虛火,為佐。

梔子:清熱利水。作用於三焦,利水從小便出,為使。

 

【主治】

口燥咽乾、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治一切火熱之症。

【方義】

本方適用於三焦熱毒壅盛之常用方劑。方中黃連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黃芩瀉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使熱邪從小便出。四藥合用,苦寒直折,使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症自癒。

【辨證要點】

大熱煩擾,口燥咽乾。
舌紅苔黃。
脈數有力。
疔瘡紅腫熱痛。

【注意禁忌】

本方為大苦大寒之劑,易化燥傷陰,故不宜多服,久服。孕婦、體質虛寒者慎服。

【現代應用】

泌尿系感染、肝炎、腎炎、乳腺炎、胃腸炎、膽囊炎、腦膜炎、膿瘻病、肺炎、敗血症、闌尾炎、燒燙傷、癰、瘡、疔、癤、諸出血皮膚炎、濕疹、諸熱性疾病。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黃芩

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nsis Geprgi) 的根。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及陝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味與歸經】

苦,寒。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

【臨床應用】

1.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黃芩清熱燥濕作用頗強,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症。
黃芩能清實熱,瀉肺火。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文獻別錄】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辟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疸蝕火瘍。」
《珍珠囊》:「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安胎。」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咳,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溫疫,清咽,療肺痿、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現代應用】
黃芩中的黃芩素、黃芩苷可以起到抗炎、降血壓、利尿、抗菌抗病毒、安胎。黃芩苷還能吸收紫外線,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也是一種很好的功能性化妝品原料。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禁服。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