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需要止瀉嗎

天氣開始漸漸熱了,腹瀉的情況難免會碰到,但是要如何處理腹瀉的問題,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腹瀉需要快點止瀉,也有認為不應該止瀉,而應該讓體內的髒東西快點拉出來,那誰是對的呢?

我常聽過關於拉肚子的錯誤觀念,最常見的就是:我吃東西都不容易拉肚子,我的身體很強壯。腹瀉是一種身體正常的保護機能,當我們吃了不好的東西(不一定是髒東西),身體用腹瀉的結果來通知我們,以後不要再吃這一類的東西。例如我們可能因為夏天吃了海鮮,而全身發癢,有人會以為這是過敏,其實不然!這種情形可能只是海鮮因為保存不易的腐敗而已,家長不必急著去做過敏原檢測。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到了連吃到不好的東西都不會腹瀉的話,那病的可謂相當嚴重了。

一般人常遇到的腹瀉症狀,幾乎10個病患中有7~8個是突發性的急性腸胃炎,主要症狀包括單純腹瀉或是上吐下瀉,可能是病毒所引起的,也可能是食用了遭細菌污染的食物所導致(即所謂的食物中毒)。通常醫師不會馬上開立止瀉藥物,而是給予患者整腸或脹氣的藥物,也可以並用活性炭吸付毒素。若是馬上止瀉,可能反而會造成髒東西滯留於腸道中,甚至拖長了病程。

如果碰到因為大腸激躁症引起的腹瀉,更是不能使用止瀉藥,必須定期就醫,將真正的源頭解決,才不會讓症狀更嚴重。也可能因為便秘服用軟便藥物而產生腹瀉,如果自行服用止瀉藥,可能又造成便秘,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因為服用抗生素產生的腹瀉也很常見,這種情況可以停止使用抗生素,而改用益生菌代替。

若是長期腹瀉且大便有血,甚至造成體重下降,就要非常注意。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癌的可能性也不低。此外,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糖尿病患等慢性疾病患者,也可能有長期腹瀉現象,推薦看新陳代謝科而不是腸胃科。

結論:除非是因為特殊原因,否則都不建議吃止瀉藥

 

下一篇常感冒對小孩好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又稱為急躁性腸症候群,英文縮寫為IBS,是一種腸道異常的疾病,其症狀可包含腹痛、脹氣、腹脹、解便不完全的感覺,或糞便中出現黏液。幾乎每位成人都曾經歷過其中一或數種狀況。

但是如果這些症狀一起出現,而且持續存在,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的話,就可稱為是一種功能性的疾病。大腸激躁症不會致命,也算不上非常嚴重的疾病,但很少被根治,且終其一生都會出現。通常大腸激躁症的患者之解便習慣無一定之準則-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有時短期內會同時發生這兩種狀況。

大腸激躁症不容易診斷的原因,在於其症狀無法由具體的病灶來解釋,甚至也無法明確地以病理生理學闡明。雖然大腸激躁症患者的腸道有明顯的功能異常,但是因為目前的科技尚無法精確衡量,也缺乏適當的診斷工具及相關的檢查。因此,臨床上多只能由患者描述的症狀,來診斷大腸激躁症之存在。

以下為可能為誘發大腸激躁症的原因,但醫學上目前尚無定論:

(1) 腸道蠕動功能障礙

這一派學說主張部分大腸激躁症患者的腸道,比一般健康的人蠕動要緩慢,或者是較快,另有部分患者為快慢交替出現,型態多變。目前這派學說仍有待以腸道蠕動之研究結果證實。

(2) 飲食因素

若讓正常人減少纖維素的攝取,也會產生大腸激躁症類似的效果。然而,並無研究證實大腸激躁症患者,攝取之纖維素 量與正常人有異。因此,纖維素的缺乏是否為大腸激躁症的主因,似呼有待商榷。雖然許多大腸激躁症的患者認為大腸激躁症之發作與特定食物有關,但這不易以客觀方法證實。事實上,攝食本身即可刺激腸道蠕動。可在大腸激躁症的患者,可以用一種非特異性之方式刺激症狀產生,但目前尚未證實與何種特定食物有關。

(3) 神經異常

另一種學說,認為大腸激躁症的症狀,是源於腸道神經控制系統之異常,而非腸道本身。目前許多研究著重於腸間神經叢。針對腸間神經叢及其與中樞神經系統關聯之研究,已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學者認為,了解腸間神經叢之生理特性及化學組成,有助於解開大腸激 躁症之謎團。舉例來說,睡眠期腸道的電氣活動頻率與大腦相同,且患者多有不正常的 快速動眼期睡眠。然而,目前尚未証實腸間神經叢為大腸激躁症之主要病因所在。

(4) 感覺異常

從1980年代開始,感覺異常之理論被提出,並引起廣泛的注意。許多研究發現,當直腸或乙狀結腸中置入氣球,開始打氣時,大腸激躁症患者會比正常人在較小的打氣量或壓力下即感到不適或疼痛。類似的狀況,也會出現在小腸,甚至食道。然而,大腸激躁症患者皮膚感覺疼痛之閾值與正常人無異,甚至更高,因此有 ”腸道過度敏感” 之理論。這可解釋為何大腸激躁症患者對正常之刺激過度敏感,而產生不正常之反射及腸道運動。但導致腸道過度敏感的原因,又是什麼?
以下數種狀況,被認為可能造成腸道過度敏感:

-腸道黏膜受損(如發炎、感染或暴露於有毒化學物質中)
-腸道肌肉過度伸張
-脊髓神經之交界處有滲漏現象
-某種誘發訊號由較高層次之神經中樞經脊髓神經下傳

(5) 腸道與大腦之訊息交流異常

此理論除了融入前一理論外,亦兼顧心理及生理因素,亦能嚴重影響症候之形成。

藥物治療

以腹瀉為主之大腸激躁症:

此類治療大腸激躁症的藥物,目的在於減少解便次數及急迫性。可使用嗎啡衍生物,膽鹽結合劑,及抗憂鬱劑等。有些患者對鈣離子阻斷劑及抗乙醯膽素劑有反應。 Loperamide則可延長小腸及整個腸道之傳遞時間,減少解便次數,改善軟便、解便急迫及腹鳴現象。還有一種5-HT3之拮抗劑,是近年研發之新藥。

以便秘為主之大腸激躁症:

此類治療大腸激躁症的藥物,目的在於增加糞便中之水份及份量,減少排便之困難度。可逐漸增加食物中之纖維,但可能同時製造大量腸氣。此類病患應避免使用減緩胃腸蠕動之藥物及瀉劑,因它們可能傷害大腸之神經功能。適合之藥物,包括鎂鹽,乙二醇。目前亦有研究著眼於5-HT3 促進劑之療效。

以疼痛為主之大腸激躁症:

此類治療大腸激躁症的藥物,屬於肌肉鬆弛劑及鈣離子阻斷劑。對於整體症狀及疼痛改善方面,肌肉鬆弛劑明顯優於安慰劑(p<0.01),於腹 脹、便秘方面則無明顯療效,但亦無副作用。Mebeverine 為一種不含抗乙醯膽素效果之肌肉鬆弛劑,可抑制迴腸及結腸之蠕動。對 80% 以上之患者有效。此外,pinaverium 為選擇性之腸道鈣離子阻斷劑,可抑制腸道之蠕動及傳導過速,因而減輕攝食後之腹痛。

因為大腸激躁症診斷不易,常被誤診為便秘或者腹瀉,如果有便秘或者是腹瀉經過看診後,並未得到妥善改善的時候,也許可以尋求專業的腸胃科醫師,台北榮總的張扶陽醫師是這方面的專家.

 

下一篇逆流性食道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