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簡介

尿毒症(uremia)是指腎功能衰竭,因而使得攝取的蛋白質,在經過身體消化後的產物1無法排出,而使得這些廢物滯留在體內,而讓腎臟功能受損所產生的中毒現象。台灣的尿毒症患者比例排名世界第二2,好發45~7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腎臟疾病中三分之一。

尿毒症一度被認定為包含所有嚴重性腎衰竭的徵兆和症狀,但是隨著醫學的發展,這樣的定義已經改變了。例如,當體液過多所造成的高血壓、低血鈣性痙攣,或導因於缺乏紅血球生成素的貧血,這些疾病的真正原因被發現後,這些症狀就已經不再被歸類為尿毒症的症狀。尿毒症現今都被粗略地用來描述伴隨著腎衰竭而來的一些症狀3,目前我們認為尿毒症主要是因為一些尚未完全被了解,且正常應該由腎臟排除的有機廢物累積在體內所致。

因為缺乏腎臟捐贈者,目前尿毒症的治療仍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為主。2004年時,在美國約有10萬人因為末期腎衰竭接受腎取代療法,另有33.5萬人接受透析治療。在一些案例中,病人接受幾十年的透析治療,但總體成效卻令人失望。1995到1999年間,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的五年存活率皆低於35%。接受透析治療的病患平均一年要住院兩次,而且他們的生活品質通常都不好。

即使接受透析治療病患如此的不方便,但有充足的理由讓病人接受這樣的治療,但可惜的是即使接受透析治療,因為不恰當的有機廢物移除還是會出現這些尿毒症的病症4,所以在某種情況下,醫師便會建議病人洗腎。通常此時的腎絲球過濾速率平均只有正常值的7%。在傳統的透析治療與這麼低的過濾速率相比,對許多有毒的物質移除,也只能提供些微的改善。因為這些侷限,腎取代療法只能維持病人的生命,卻無法緩和病人的尿毒症狀。

腎臟移植後可以消除毒素殘留症候群,有許多報告證實儘管病人接受透析治療,某些毒素仍殘留並累積在體內。成功的腎臟移植可以讓腎絲球過濾速率恢復到超過正常的一半,且顯著的改善許多特定機能,如睡眠、性功能、認知功能、運動能力,及兒童的生長。

有興趣請參考尿毒症

 

下一篇痛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

  1. 例如:尿素或是其他身體廢棄物 []
  2. 不知道是因為台灣的環境太糟,還是健保制度太好 []
  3. 但必須排除因為細胞外液和無機離子濃度的失調、或已知的腎臟分泌物質缺乏等原因所造成的疾病。 []
  4. 如缺乏食慾、精神不振等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