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

昨天有一位網友忽然敲我,問我有關於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我們就聊了起來,剛好我在研究關於Mashup(混搭網站)的東西,剛好這位網友也懂關於Yahoo pipes的東西,於是我們開始了一個簡單無比,卻又沒人注意到,也沒人願意去做的事情,就類似我寫Blog來讓民眾有正確的觀念一樣,台灣兩萬五千多名藥師,有沒有人願意來加入呀….

之前兩篇文章,似乎寫的還不夠清楚,導致網友正看到高潮的時候,就沒了下文,真是讓人不爽,於是繼續接下來要寫關於自律神經的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以藥物治療來說,最常使用到而且效果相當良好,那就是我們的Propranolol,難得的是副作用還特小,加上價格又便宜,健保通常不太有意見,醫師開立處方也放心。當然如果單用Propranolol效果不好的話,還可以加上個Alprazolam就可以。

通常症狀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可以搞定.如果症狀稍微嚴重的話,會需要用到其他的抗憂鬱的藥品,例如SNRI之類的.

在非藥物治療的方式,除了常見的心理諮商以外,還有所謂的逆行性神經療法,也推薦練習瑜珈這類的運動,有空可以多接近大自然,脫下鞋襪讓腳能夠接觸泥土,在音樂治療方面,推薦風潮唱片出品一系列的心靈音樂也很棒.

 

下一篇B肝患者可以服用睪固酮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Comments

  1. j says

    抗憂鬱劑副作用大

    ——————————————————————————–

    【大紀元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麦高恩 (Kevin McGowan) 撰文, 鍾孟倫編譯)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指定, 在抗憂鬱藥物上加警告自殺的標籤。管理局對英國醫藥品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 生產賽樂特(seroxat))等大型製藥廠商的統計數字進行研究後,發現抗憂鬱藥物藥物會使患者產生輕微的自殺傾向,而這只是此類藥物之嚴重副作用之一。
    最新版的英國國家藥典(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指出,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反胃、肢體麻木(paraesthesia)、暈眩和焦慮等等。雖然藥典內保證這些副作用對人體的影響較輕微與短暫,但如果每天承受,人們就會覺得副作用引以的病徵是痛苦與長期的。

    筆者親身經歷過副作用的摧殘。幾年前我曾是一名抗抑鬱藥賽樂特的長期服用者,在那期間,我嗜睡、盜汗、持續的心悸與口腔乾燥。當停止使用此藥物時,我又承受了電療法以治療心律不整。而其他明顯的症狀還有增重、失眠、精神失常、使胎兒先天異常、虛弱和便秘。

    儘管有這些可怕的副作用,全球仍有大量的人口在服用抗憂鬱劑,甚至製藥工業因此大量興起。獨獨在英國,就有超過六百萬的人口在長期使用抗憂鬱藥物。數據還顯示,自1992到2002年的短短十年間,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的人數就由一千萬上升至二千六百萬。單單加拿大而言,一年就有高達三千零三十萬的抗抑鬱症藥物被消耗掉,比1997年增加了40%。

    現實的世界裏,人活著就是苦,只是痛苦大小不同而已。世上真的有解除人們痛苦的仙丹嗎?人們不斷的尋找生命的幸福,而這美麗的夢想可以追溯到1860年。早在那時,醫生就用酒精與鴉片使病人擺脫消沉的意志,以致於有了嗎啡、海洛因和古柯鹼。當然, 人們發現這些藥物不僅對人體有緻命的傷害, 而且會讓人上癮。後來又有氯荃、溴化物和巴比妥鹽類(barbiturates)的產生;這些「神奇良藥」再次被證明為對人體有害且會成癮。

    這個故事講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强效镇静剂安定(Valium), 利眠寧(Librium), 氯羟安定(Ativan), 蝴蝶片(Xanax) 和哈利康(Halicon)就登場了, 不過二十年後,這些藥物被宣告對人體有害而且使人上癮。

    近年來治療憂鬱症的方法可追遡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其間開始引進現代化的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入抑制劑」(Selective Sere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如氟苯氧苯胺 (Prozac),此藥物會增加腦中化學物質的水平。歷史不斷的重演而證據每天增加,這些藥物是有害的並會上癮。

    甚麼是最終的治療呢?每四個人中有一個人受憂鬱症之苦。以當前趨勢可預測2020年憂鬱症將是第二大令人無力的問題。以筆者的見解,如此大的問題不能光靠藥物解決。一個好朋友曾經告訴我:「問題共同分擔可將問題減半」。然而,憂鬱症是非常複雜的,這個答案當然過於簡單。有時候交談和友善的聆聽可減輕心靈的壓力。目前,向英国国家健康管理署(N.H.S)預約諮詢需等待6個月。另一種治療憂鬱症的方式是心理療法。引發憂鬱症的原因並非總是顯而易見,因此,需要有專業的心理學家和病人交談,小心檢查問題所在。

    生活中總有不可避免的意外發生,例如失去摯愛的親人或生病等,但若與心理學家好好合作,我們也許可以幫助這些患者走出生命的幽谷,迎接燦爛的人生。
    ————

    英文原文網址: http://english.epochtimes.com/news/5-10-1/32844.html

  2. 叶金晖 says

    药师主编

    您好,您是我的恩人!如果10年前就阅读到您介绍何谓自律神经失调,我的人生必将会改写,而省却凄苦的摸索,饱尝针药之苦,散尽千金,正常生活与事业严重受影响。我相信我是自律神经失调患者,恳请赐教我该求诊什么专科?精神科?我曾看神经科,但医生没说是自律神经失调。是神经科?英文称为什么?恳请早日指点,谢谢!

    金晖

Track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