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不同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都是消化道潰瘍,兩種潰瘍治療的藥物雖然都一樣,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卻很多,最簡單的從發生部位來說,胃潰瘍發生在於胃,但是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於十二指腸。以症狀而言,胃潰瘍通常是吃飽後痛,十二指腸潰瘍是空腹痛(也就是餓痛),病因的形成,胃潰瘍是保護因子減弱,也就是胃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十二指腸潰瘍是黏膜抵抗力正常,但是攻擊因子變強,也就是胃酸的分泌增強。發生的年齡,胃潰瘍好發於40歲到60歲,也就是中年以後,而十二指腸潰瘍是發生於20歲到40歲,至於男女發生比例,胃潰瘍是男女比為2:1﹔十二指腸潰瘍是1:1。

常見的消化性潰瘍用藥有制酸劑,胃酸抑制劑,黏膜保護劑三大類。

制酸劑就是一般我們俗稱的胃乳片,藥理作用在於直接中和已分泌的胃酸,副作用通常是便秘或者腹瀉。常見的藥物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鋁,氫氧化鋁。

胃酸抑制劑有H2-blocker還有PPI(質子幫浦抑制劑),兩者作用機轉類似,但PPI較具專一性,副作用較少,不過價錢比H2-blocker貴很多。兩者常見藥物,H2-blocker有cimetidine,ranitidine,famotidine,而PPI有ompeprazole,pantoprazole,lansoprazole。

黏膜保護劑臨床上比較少用。

 

下一篇血糖和糖化血色素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Trackbacks

  1. […] 第一名的是牛樟芝(台灣查詢量9900次),可能是因為我的甘寧賣的好,所以大家來查詢這個成分。第二名是胃潰瘍(台灣查詢量9900次),可見這一年台灣過的有多辛苦,居然這個名詞會這麼多查詢。 […]

  2. […] 除了一般感冒以外;患有腸胃潰瘍或者胃酸過多也不適合吃竹筍。也因為竹筍還有各類發芽的菜類,傳統屬於發物,所以各種皮膚炎的患者也盡量可以少吃竹筍,許多異位性皮膚炎的消費者又剛好有吃罩敏的千萬記住呀!骨頭酸痛的讀者也要避免吃竹筍,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氣血更不通順。 […]

  3. […] 民眾通常以為空腹的吸收較好,所以會選擇空腹時候喝精力湯,但是精力湯偏寒性,空腹喝精力湯容易涼過頭,長期喝下來會造成脾胃虛寒,甚至可能出現消化不良、便秘、胃痛及胃潰瘍等症狀,門診中每個月都有空腹喝精力湯的患者前來求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