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飲食的迷思

對於許多人來說,為了更健康都會迷戀所謂生機飲食,真正上網去查了一下,生機飲食的定義,是指所吃的食品是不經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添加物和防腐處理或污染的食品,多吃未經烹煮的食物及新鮮動植物。

生機飲食希望將生食的比例提高,而且最好是完全素食,因為認為肉類是容易有毒素堆積的可能,但是也認為應該降低含蛋類、乳類及其製品的攝取,因為這些食品常容易有過敏原。而希望生食的主要目的在增加營養素的吸收,認為高溫烹煮容易破壞食材的營養。生機飲食也會將斷食療法列為療程的一部分,讓身體自然排毒。

這樣的飲食方式看起來很合乎自然,但是許多奉行生機飲食的人,都期待生機飲食可以能治聊一些西醫無法治癒的疾病,例如癌症。但是生機飲食真的能夠治病嗎?

生機飲食的療效通常都是靠偶爾口耳相傳,也就是所謂的親身見證,偶爾有一兩個人因為生機飲食而治癒了特殊的疾病,就會到處流傳,其實有點像之前的大家樂或者 六合彩,都是得獎的大肆宣傳,輸的人乖乖閉上嘴巴。如果真正統計起來,就會知道還是輸的人多,贏的人少。這些有關生機飲食的療效,尚未有臨床上的科學證據 可以佐證。民眾還是不要捨棄傳統的主流醫學,而盲目的將身體拿來當做白老鼠試驗。

生機飲食者強調生食的論點,是基於食物中含有多量酵素,而這些酵素通常不耐高熱,如果高熱將續速破壞,則無法有效消化食物。所以生機飲食認為生食可以百分之百吸收營養素,熟食則破壞了食物中的營養素。其實包含在食物中的胺基酸是以多個分子鍵結成蛋白質的型式存在,到了人體的小腸經由胰臟及小腸分泌的酵素,將 其分解為短鏈的胜肽及胺基酸,才能被腸細胞所吸收。

最重要的就是蛋白質其實必須經過適當加熱後可以加速消化,所以生食其實是不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再者,酵素的本質也是一種蛋白質,食物中的酵素如同蛋白質必須經過水解為胜肽及胺基酸,腸道才得以吸收,人體再利用吸收的胺基酸合成身體所需的 酵素及蛋白質;還有一點也常被忽略,如果人體直接吸收未經消化水解的蛋白質,反而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在生機飲食中,最常會吃到豆類食物,但是如果生食豆類,反而會得到反效果,因為豆類中含有抑制胰蛋白酶的成分,如果未經加熱,小腸中胰蛋白酶將被破壞,蛋白質的消化會被干擾。加熱的過程可以使得蛋白質被順利消化。簡言之,生食並不一定可以獲得較高量的營養素。另外,大家都知道蔬果中含有多種維他命,例如維生素E或者維他命A。但是這些維他命是屬於脂溶性,必須在少量油的存在下,才可以提高吸收率,如果未經烹煮調,其吸收率是相當有限的。

生機飲食特別強調飲用精力湯,似乎可以治療百病。但對於慢性腎臟衰竭及洗腎患者,多量的水分及高鉀含量的蔬果汁,會讓腎臟功能更糟,甚至造成心律不整而危及 生命。許多腎臟衰竭的病友需要服用鈣片來降低食物中磷的吸收,而全穀類食物、堅果、豆類及酵母含高量的磷,對於腎腎病友可說是雪上加霜,所以生機飲食並不是人人適合的。

生機飲食的風行,除了其健康的訴求外,更讓人們覺得買到了希望。生機飲食效果的好壞、營養價值的高低,還是要看食物如何搭配,千萬不是只要生食就有效果,每 個人的體質和生理狀況都不同,使用生機飲食的效果也會因人而異。其實飲食生活應力求營養、均衡,生機飲食可以把它當做是平衡大魚大肉的一種飲食方式,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下一篇嘴破的原因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EBV病毒

EBV病毒(英文Epstein-Barr virus,縮寫EBV),為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是非常常見的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之一。

EBV病毒是在西元1964年由Epstein,Achong 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所發現。此後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

EBV病毒被發現與人類多種惡性腫瘤有密切之相關性,包括巴克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免疫缺失引起之B細胞瘤、T細胞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及霍金氏(Hodgkin’s disease)等,甚至最近EBV被指出與侵入型乳癌有關。

EB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常發生在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家庭擁擠的幼兒身上,在歐美國家中,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

EBV病毒在台灣是很被重視的病毒,是因為鼻咽癌及T細胞淋巴瘤的關係。鼻咽癌在世界上算是不常見的癌症,但是中國的福建、廣東兩省以及台灣卻是很常見的癌症之一。鼻咽癌在台灣也列名十大癌症之一。鼻咽癌的病人體內可以偵測到EBV病毒的指數。對於鼻咽癌治療後,體內EBV病毒活動性強的病人,比較容易復發。而EBV病毒的感染與社區的環境有關。大部份的人帶有EBV抗體,但是身體很健康也不會生病,有些人因體質的關係,就可能經年累月後被其它共同因子啟動癌基因的表現了。

 

下一篇川崎氏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順勢療法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網路上有許多標榜順勢療法的產品出現,這個名詞可能許多人都聽過,但是可能對於順勢療法並沒有太清楚的認知,今天就來介紹順勢療法和一般傳統的西藥治療有何不同。

順勢療法是德國醫師山姆‧赫尼曼(Samuel Hahnemann)於1896年,因為在做有關於金雞納樹皮的藥物實驗時,無意間所發現的一種新的治療理論。這位德國醫師發現金雞納樹皮可以讓健康的人體產生和瘧疾相似的症狀,而金雞納樹皮則是被廣泛的用來治療瘧疾的藥物。也就是說治病和得病居然是同一種東西。根據這樣實驗的結果,他大膽提出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之後延伸出來的治療方式,我們稱之為順勢療法。

這位醫師認為金雞納樹皮之可以治愈瘧疾,也許是因為金雞納樹皮可以讓健康人體產生和瘧疾相同的症狀?而這些症狀讓身體產生了自然的免疫力,所以才讓身體治好的。還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位醫師認為,所有疾病都是病人身體不協調引致的,真正需要冶療的是病人本身,而不是某種疾病。順勢療法和傳統醫療不同,即使是同一病症,使用同一種物質在不同人身上,都會產生不同反應,順勢療法醫生不但要清楚病者的病徵,還要知道病者個人資料,病徵對病者的精神、情緒等影響,才能找出適當的藥方。

順勢療法的第一個原則是相似法則。在其他國家的醫藥歷史,如古希臘、中國、西藏等也都有提到相關的相似法則,例如中國有所謂的以毒攻毒的理論。赫尼曼是以健康的人體進行藥物實驗,來測試藥物所引起的相關症狀,而當一個病患的症狀和藥物在健康人體實驗所產生的症狀相似時,這個藥物就適合用來治療病患的疾病。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有腹瀉的問題時,此時用來治療的也是會讓人產生腹瀉症狀的藥物。如果服用的藥物劑量太強的話,就會讓病患的症狀嚴重加劇。所以赫尼曼醫師建立了一套標準化的藥物稀釋震盪程序,他將其命名為藥力強度(Potency)。民間流傳的故事裡提到,他每次駕車出去看診時,總是最後看診的一個病人最快痊癒,而意外發現馬車長時間的搖晃和震盪可以加強藥力的強度,因此產生這個標準化的稀釋震盪程序。但事實上,赫尼曼醫師從未駕車出門為病患看病,而是病患來他家裡進行看診,或是用通信的方式為病患看病。赫尼曼醫師發現根據相似法則給予病患高劑量藥物的話,會讓病患的症狀嚴重加劇,所以他才會有將藥物濃度降低的想法。

順勢療法可以增加人體的自我調節與防禦能力,因此不管是急性或是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人說順勢療法使用的順勢藥物是安慰劑,但因為它也能對動物和失去知覺的人產生療效,由此可知順勢藥物並不是安慰劑。在歐洲地區,尤其是奧地利,有許多的獸醫使用順勢療法為動物進行醫療。甚至在奧地利的特別護理病房裡也會使用順勢藥物,如Kalium bichromicum(重鉻酸鉀)來減少黏液物質的產生,維持人工呼吸器的運作(維也納醫學大學已發表相關的研究報告)。而在2005年,瑞士的一項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順勢療法對於過動兒(ADHD)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歐洲,順勢療法是最常被用來替代西醫的另一種療法,而且主要是用來治療一些慢性疾病,如過敏症、濕疹、風濕病……等。在癌症的治療方面,順勢療法可以幫助減輕一般癌症治療(化療、輻射)所帶來的副作用,另外在許多急性的症狀治療上和現代主流西醫(化學藥品),例如感冒、過敏、青春痘、喉嚨痛..一樣有良好的療效,但順勢療法的好處是沒有副作用。

目前世界上的順勢療法藥品僅佔所有藥品的0.3%,但每年以20%的速度在成長,遠高於平均藥品工業的成長速度,其中以法國BOIRON市佔率(27%)、德國DHU( 7%)、德國HEEL(5%)為世界前三大順勢療法藥廠

順勢療法包含了四大基本原則(請參考奧地利順勢療法醫師Dr.Anton Rohrer個人中文網站):

1.相似法則:病人的的症狀和所選用的順勢藥物使用在健康人體實驗上所產生的症狀有相似性。
2.藥物試驗:以健康人體進行藥物試驗,觀察藥物可以產生哪些症狀。
3.單一藥方:選用最類似病人所有症狀的單一藥方順勢藥物來進行治療。
4.藥力強度:如果使用高劑量的藥物會使病人的病狀加劇,所以必須將藥物的劑量降低,而這個降低藥物濃度的製作流程被命名為藥力強度(Potency)。

 

下一篇人為什麼會發燒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