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容復為何不能好吃一點呢

相信很多暮容復忠實的消費者一定有一個藏在心裡的想法,就是為什麼天底下有這麼難吃的膠原蛋白粉呀,高藥師不是號稱研發非常認真的嗎?為何就這麼小小的味道也解決不了,真是菜呀。

 

失敗的經驗

一般公司的作法,倒是很簡單,就是加香料,這樣聞起來會香,自然就心情愉快,可是這又違反了我的原則,不加香料(長期吃對身體不好)。所以這個方案只能淘汰。

當然可以加蜂蜜來調味,結果體積變大很多,本來小小一盒的膠原,勢必體積變成好幾倍,這個方案就跟做成一罐一罐的飲品一樣,不管是倉儲還有寄送,都會變成另外的問題,我很快就會搬貨搬出病來。

也有嘗試做過像中藥的蜜丸,味道沒問題了,體積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可是,因為崩散度的問題,導致效果受到影響,這恐怕更不能接受了。

所以目前為止,我實在還是想不出來,如何將暮容復變得好吃一點,期待愛美的女性繼續等待。

 

結論:在難吃和健康之間,我會選擇繼續堅持我的理念,即時這樣會影響銷售量也沒辦法。

 

下一篇膠原蛋白原液、膠原蛋白粉、膠原蛋白飲的差別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膠原蛋白原液,與膠原蛋白粉和膠原蛋白飲的區別

在寫過膠原蛋白粉與膠原蛋白飲的區別後,又有網友問到,市面上有一種膠原蛋白原液,價格更是高貴無比,不知道和前兩種產品有何不同,到底是真的比較好,或是商人的詭計?

膠原蛋白製造過程中,首先就是選取膠原蛋白的來源,例如:牛、猪、魚,而近幾年因為安全的問題,大部分採取魚是比較好的膠原蛋白來源,而魚鱗又比魚皮使用為佳,個人認為也比較環保。

在從魚鱗萃取膠原蛋白的過程中,最先得到的型態,就是膠原蛋白原液。而經過噴霧乾燥以後,就得到膠原蛋白粉,將粉末加入許多糖分和水,以及亂七八糟的微量成分1,就變成膠原蛋白飲。

根據我們對於健康的最高指導原則,產品的加工越少越好2,所以選擇膠原蛋白原液,是比較好的,可是,膠原蛋白液的價格也是比較貴的。

當然膠原蛋白原液也有小小的問題,就是保存上的問題,如果不放防腐劑的話,保存期限通常只能夠保存半年到一年,而粉劑的保存期限可以達到兩年左右。

按照價格來比較

膠原蛋白飲>膠原蛋白原液>膠原蛋白粉

按照效果來比較

膠原蛋白原液>膠原蛋白粉>膠原蛋白飲

按照保存期限來比較

膠原蛋白粉>膠原蛋白原液=膠原蛋白飲
結論:有錢可以吃膠原蛋白原液,窮人就吃膠原蛋白粉
延伸閱讀:細胞的支架:膠原蛋白

ps:市面上有不少產品是利用明膠冒充膠原蛋白的,但是明膠經過體內吸收合成,也會有和膠原蛋白類似的效果。

 

下一篇常見益生菌錯誤觀念

  1. 成分可以寫出很多,但是量少到幾乎沒有效果 []
  2. 也會比較接近天然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常見益生菌錯誤觀念

最近因為罩敏的狂銷,常常接到網友詢問益生菌的問題,這些消費者中,一部分是已經被騙到怕了,開始懷疑益生菌到底好不好,偶爾也會上網(或者電視)搜尋到沒念書的醫師發表的言論,搞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另一些消費者屬於耳根軟的類型,往往網路上隨便看到阿里不達的消息,也會嚇個半死,不知道該怎麼辦,今天就來給大家列出幾個常見的錯誤觀念。

第一:是不是活菌就一定要冰,不用冰的是死菌?

答:錯!錯!錯!連三錯,現在的科技早就可以做到雙層包埋,除了可以讓益生菌抵抗胃酸,更可以耐受高溫,當然這樣的菌種比較貴,一些落伍(也可能是小氣)的廠商還在用沒有包埋的菌種,還恬不知恥的告訴民眾錯誤的消息,其中還有不用大腦思考的醫療人員也隨之起舞,繼續傳遞這樣錯誤的觀念,所以今天開始,請丟棄不能常溫保存的益生菌品牌了。

 

第二:同一種益生菌不能吃太久,必須要常常換廠牌!

答:更是離譜的錯,此為藥局轉貨大法之一。碰到意志不堅定的消費者就發揮作用了,人性中總希望追求更好的產品,所以一旦藥局從業人員鼓起如簧之舌,消費者就很容易動搖了。如果現在使用產品不好,當然可以嘗試一下新的選擇,如果已經吃的很順,就不要亂換了。一旦掉入愛轉貨的藥局陷阱中就完了,一旦選擇以後,萬一還是沒效,還有更厲害的絕招1,所以千萬要三思。

 

第三:身體可以自己產生益生菌,不需要從外界補充,以免依賴!

答:看到這樣的說法時,我眼淚都快噴出來了,身體本身的確有很多的細菌,但是好壞菌都有,我能接受某些固執2的消費者,認為所有營養素都能夠從大自然補充,所以完全拒絕任何健康食品。但是補充益生菌絕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副作用,也不會依賴。其實我覺得這類固執的人出門不應該搭車,應該走路,以免造成依賴。

最後轉貼李安大師的一句話:當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而是用來相處的,你就會明白,有些東西雖然並不合理,你必須相信,有些東西並不牢固,但你必須依靠。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玉嬌龍,每個人希望有自己的青冥劍,我也推薦每個人應該都有一盒益生菌

下一篇你買的是保養品還是垃圾

  1. 基於職業道德,不便公布 []
  2. 其實我覺得是有病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