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慢性腎衰竭的關係

許多糖尿病的病人到了後期,會有一些併發症產生,而糖尿病也是尿毒症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國內目前的洗腎病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是糖尿病引起的,因為台灣社會環境的改變,糖尿病病人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這些病人裡面就會有一些因為糖尿病引起腎衰竭的病人.

但是到底怎麼判斷糖尿病病人產生腎病變呢,通常有以下的依據

  1. 病人有持續性蛋白尿大於每日500克
  2. 血壓升高
  3. 視網膜病變

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人都可能產生糖尿病腎病變,在第一型糖尿病人,其發生率大約35%左右,男性稍多,一般在糖尿病發作15至20年後達最高峰。在第二型糖尿病人之報告一般較低,大約在3至16%左右,且其糖尿病史較第一型病人為短。

其實到目前為主,糖尿病病人產生腎病變的確實原因,至今仍無定論,一般而言,持續性的血糖增高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加腎臟肥大,腎血流量增加及腎臟的型態學變化等,導致腎絲球蛋白質及血中蛋白蓄積於腎內造成腎絲球的硬化終致不可逆的腎功能惡化

糖尿病腎病變的治療最主要是控制血壓,如果血壓控制得當,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另外血糖的控制及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也極為重要。當進入到末期腎衰竭時,可以選擇血液透析或連續性腹膜透析,兩者的效果大致相同,也各有不同的併發症,可說是各有利弊;若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其結果更好。

但是糖尿病人如果在初期腎衰竭的時候,好好的控制蛋白質的攝取,再加上使用特殊活性碳,可以降低身體中indoxyl sulfate1 的濃度,如此一來,病患就不必太快洗腎,甚至可以延長洗腎者的壽命,所以特殊活性碳可以帶給腎衰竭病人更大的好處.

 

下一篇洗腎不是萬靈丹

  1. 為indole代謝的產物,如果濃度太高,會導致血液中Creatinine的升高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腎功能減退與心臟病發的相關性

對於洗腎病人來說,除了不方便以外,開始洗腎以後,是不是代表人生已經開始變成黑白了,這也是他們關心的話題,有許多大型報告都曾經探討腎功能減退與心臟病發率的相關性;當腎功能減退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大受影響,以致貧血、血管硬化,亦大大增加了罹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此外,腎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大面積的血管發炎。

心臟血管疾病在洗腎患者是很常見的問題,也是造成洗腎患者併發症,甚至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但在臨床的觀察上,這些危險因子並無法完全解釋,為什麼洗腎病人的心臟血管疾病罹患率會如此之高1。根據一些研究發現,這和洗腎病人血液中的鈣磷異常,甚至是副甲狀腺素(i-PTH)及維他命D之心臟毒性可能有關2,而這些因子也被認為是洗腎病人特有之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此篇醫學報告探討了磷,PTH,維他命D,Homocysteine在洗腎病人的身體中,因為這些物質導致洗腎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下載來看:uraemic-toxins-and-cvd_eutox-2003.pdf

 

下一篇尿毒素的簡介

  1. 洗腎病人之心臟血管疾病罹患率是正常人的10-100倍 []
  2. Goodman WG,Goldin J, Kuizon BD et al. Coronary-artery calcification in young adul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ho are undergoing dialysis. N Engl J Med 2000;342:1478-1483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慢性腎衰竭的病人能避免洗腎嗎

洗腎這個名詞,對於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慢性腎衰竭的病人,最想知道的就是是不是可以不用洗腎,洗腎病人雖然還是正常的活下去,但是對於生活品質的破壞和影響,是正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台灣因為健保制度設計的問題,導致洗腎病人每年增加的比例世界第一,不知道有多少病人是不需要洗腎,而冤枉做了黑心醫師的搖錢樹,當然也有些病患是誤信第四台或者一些黑心藥師的推薦,而買了所謂的保健腎臟的藥品,而這些藥品裡面有些因為含有大量的類固醇,而讓病人需要提早洗腎.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CKD或者是尿毒症,最常見的原因通常都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第二是糖尿病,第三則是高血壓,這三種疾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CKD占了大部分,通常檢查的時候,只要血清肌酸酐大於正常值,就表示病人的腎臟功能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且每一個病人腎功能惡化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但是如果病人不乖乖就醫,而迷信偏方的話,則速度會變快,如果控制好的話,可能數十年才變成尿毒症,也就是說該病人在有生之年都不需要洗腎,因此就腎臟科醫師的眼光看起來,該病人已經可以算是「痊癒」了。

但是究竟有什麼治療方法這麼神奇,可以使慢性腎衰竭病人CKD免於洗腎呢?當然不是換腎臟,如果得到慢性腎衰竭CKD,應早期去看腎臟專科醫師,並與醫療人員密切配合,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法如下:

  1. 避免下列可能惡化腎功能的因素:濫用藥物是最重要的,通常濫用不明藥品,或者服用感冒藥水上癮,都是常見的問題。
  2. 低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公克的高生理價質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質、蛋、乳等)。以減少腎臟負擔.
  3. 若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嚴重水腫,則必須攝取低鹽飲食(每天3公克食鹽).
  4. 若有少尿(尿液每天少於500毫升)及嚴重腎衰竭,則必須攝取低鉀飲食。
  5. 治療原發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免疫性腎小球腎炎等。
  6. 嚴格控制高血壓:若蛋白尿每天大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25/75mmHg,若蛋白尿每天少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30/85mmHg。
  7. 若尚未嚴重腎衰竭(例如:血清肌酸酐小於4mg/dl),則可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治療。
  8. 降低蛋白尿:控制高血壓及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9. 可使用特殊活性碳來清除血液中的廢物.

總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醫學界對於此症也不像以前那麼悲觀了,現在的腎臟科醫師已經可以更積極的治療這些病人,最近有一種新藥已經拿到許可證,可以延緩慢性腎衰竭CKD的進展,可惜健保尚未給付。

 

下一篇大腸激躁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