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又稱為川崎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的疾病,這樣的病患並不多見,國內專精的醫師也不多, 剛好逛到一個郭和昌醫師的部落格,裡面有很多關於川崎氏症的相關知識,大家可以去看看喲。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富作醫師於1961年首先報告一位特殊嬰兒的病例,患者持續高燒、眼結膜充血、嘴唇泛紅、乾裂、舌頭呈草莓狀、頸部淋巴腺 腫大、手腳掌紅腫,到了1967年,共提出了50餘病例報告,此後各國學者也陸續有病例提出,遂將此病稱之為川崎氏症。川崎氏症主要好發於五歲以下之嬰幼兒,著名的大明星約翰屈服塔也曾罹患這種疾病。川崎氏症主要以血管炎表現,尤其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甚至動脈瘤,對日後成人的心臟功能及心血管疾患亦存在著深遠的影響與威脅。

到目前為止川崎氏症的致病原並不清楚。但在治療方面,目前以高劑量靜脈免疫球蛋白合併aspirin 可以有效治療,不過也不知道其治療機轉。目前根據各方面研究資訊顯示,川崎氏症可能不是單純的感染性疾病,推測應該是擁有某些特定基因型體質的病童受到特定或一般病原菌感染之後,進而造成宿主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及失調,導致血管炎性反應,進而引起疾病。

因川崎氏症在初期時和一般的感冒症狀非常相像,很難加以區別診斷。川崎氏症並無專一的實驗室檢查 ,若小朋友已發燒五天以上,全身或四肢出現皮膚疹。結膜充血、發紅、草莓舌、嘴唇紅腫乾裂,常規血 液檢查多有貧血、白血球增多及血小板增多現象,就應做進一步檢查。

下一篇徵求接班人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H1N1新流感的正確認知

上次寫過一篇關於H1N1的文章後,有許多網友對於新流感還是有許多問題,所以建議大家想要找關於H1N1新流感的資訊可以先上偉大的衛生署網站,裡面有相當多關於H1N1的資料,無論對錯與否,總是可以當做參考。
Q: H1N1新型流感死亡率高嗎?

A :很多人會把H1N1新型流感和之前的SARS聯想在一起,事實上兩者有顯著的不同。SARS傳染力較低,但死亡率高達10%。新型流感極易傳染,但死亡率目前只和季節性流感差不多而已。也就是說民眾不用太擔心。

到目前為止H1N1新型感的死亡率約在千分之一到四左右。低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千分之100。

但WHO警告,H1N1新型流感病毒仍有可能突變成更猛烈的病毒,在全球引起第二到三波流行。正如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秋天的第二波才致命。所以現在得到新流感的好處就是當第二次大流行時,你已經有免疫力了。

當然在一些高危險族群,產生併發症或死亡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包括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孕婦,65歲以上老人,有潛在疾病者(如 HIV、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免疫抑制患者,肥胖者等。

根據美國的統計,主要病例是集中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25 歲以上發生率低很多,可能是因為學生容易發生群聚。 死亡人數集中在 25~49歲 (41%), 50~64 歲 (24%) 5~24歲(16%),這和季節性流感多半是大於65歲死亡非常不一樣。但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25歲以上死亡率比24歲以下高很多。24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發生的多,但多半是輕症。

簡單來說,主要病例雖然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人,但看死亡率的話,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25歲以上死亡率比24歲以下高很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發生的多,但多半是輕症。所以各位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Q:H1N1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
A:H1N1症狀就和普通流感,甚至一般感冒症狀都很像。不只是發燒,連咳嗽,喉嚨痛, 鼻水都有可能是感染的症狀。

H1N1新流感也不一定會發燒(特別是大人),這就是H1N1最難防治的地方。SARS很好防治,100%會發燒,且發燒後才有傳染力,但流感不然,不一定會發燒,且在發病前一天就已經有傳染力。

台灣H1N1新型流感之因應暨最初61例確定病例之分析。台灣82%的病人出現發燒的症狀,比率較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個案統計為低,也許是人種的差別,不過因為還沒有進一步的研究,所以不能夠給更清楚的比例。

Q1:H1N1新型流感是怎麼傳播的?
A :新流感的感染途徑其實與季節性流感相同,主要由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傳播,也可藉握手或接觸傳染

  1. 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途徑將病毒傳給鄰近的人,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但只要離開病人大於一公尺,或有戴一般的手術口罩,即可有效預防。
  2. 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因此,注重個人衛生及洗手是最重要的!

Q: H1N1新流感有藥物可以治療嗎?
A:目前有Oseltamivir及Zanamivir可用於治療。但切記不可發病前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也不要到藥局購買,無處方簽的購買行為不但危險,也可能購買到假貨。

目前對於快篩試劑陽性的病患,克流感是健保給付的,但因為快篩試劑敏感性僅有4~5成,若陰性還是想用藥,目前要用自費方式(一個療程近一千元) 。H1N1新流感病毒對傳統amantadine及rimantadine等抗病毒藥已有抗藥性。

Q:我需要去買一些增強抵抗力的健康食品來服用嗎?
A:千萬不要,此次H1N1致死的病例不是死於病毒本身,而是死於免疫力錯亂事實上抗病毒的藥物是屬於免疫抑制劑,是讓免疫力受到抑制的,所以坊間一些號稱提昇免疫力的健康食品, 反而會造成免疫力錯亂,更可能提高致死率,這個病毒有點新,不是每個醫療人員都有足夠的知識來應付,可以請教免疫專科醫師或者是感染專科醫師,切勿聽信亂推薦,如果真的是想要吃點東西有安全感,也只能吃特殊的平衡免疫力的產品。

參考資料:
台灣疾病管制局的流感防疫網,其中幾個網頁如下:
1922 防疫專線民眾的常見問題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2009-08-21
流感速訊 台灣每週的疫情資訊
疾病管制局 H1N1新型流感臨床治療指引(第一版) 2009-08-17
美國 CDC 之 H1N1 新型流感臨床治療指引(中文翻譯)
快速篩檢服務之藥物配置點 2009-08-17
美國 CDC 的H1N1 general information
WHO的H1N1網頁

 

下一篇順勢療法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GOT指數過高

GOT和GPT是我們檢驗肝功能的兩個重要指標,GOT(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麩草酸轉氨基脢,或稱PT轉氨、AST,參考值為5~40U/L,若昇高為肝臟、腎臟方面疾病引起。GPT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血清丙酮轉氨基脢,或稱OT轉氨、ALT,參考值為5~40U/L,若增加則懷疑心臟、肝臟方面疾病,或肌肉損傷或其他因素引起。

結論是GOT也可稱為AST,GPT也可稱為ALT。如果肝臟有問題,兩種數值可能都高,如果其中一種高的話,可能為肝臟之外的問題。所以今天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一名重量級部落客,因為檢驗數值出現紅字,誤以為已經進入爆肝的狀態,故求救於我,問我該吃什麼保肝。

肝臟是一個很奇怪的器官,是身體裡面可以說是最勞累的,偏偏又再生能力最強,可是最沉默的,也因為肝臟表面沒有神經,往往不會感到疼痛,等到肝臟真的有異樣,往往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電視上的廣告說,肝為你做很多,你為他做了什麼?肝臟在身體裡面屬於消化器官,和膽,腸胃,合稱肝膽腸胃。在消化器官中,肝臟負責分泌膽汁,但其實最重要的也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解毒的功能。

這些搞IT的部落客,常常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把自己的肝當做伺服器來操。那為何勞累會使肝功能變差呢,因為太過勞累首先會使得肝臟無法休息,肝臟和其他的器官不同,肝臟會自己修復自己。所以要降低GOT或者GPT指數的第一步就是好好休息。再來,過度的勞累會使得身體的分解廢物增加,這些廢物到了肝臟以後,會增加肝臟的負擔,肝臟本來就無法好好休息,這下子又增加工作量,肝能不爆?

但是肝指數一高,就立刻飛奔藥局去購買保肝產品是否正確?回到剛剛我們所說的,如果肝指數只是稍微超出正常值不多,只需要好好休息,實際上這時候是不適合吃任何藥品或者是健康食品,這只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如果高出甚多的時候,才考慮是否請醫師開點保肝藥給你,如果你懶得請醫生開藥,卻看到電視上強力猛打的什麼三八子西瓜錠,強調有取得健字號,可以修復肝臟功能,你就立刻掏出銀子購買,也是危險重重。

你到藥局逛逛,絕對可以找到幾十種號稱可以保護肝臟的產品,不管是西藥或是中藥,甚或是健康食品,但是他們都沒有告訴你這個秘密,那就是這些東西是分成三類的,你必須確定你的問題,才能夠選擇正確的產品來服用。

第一類:減輕肝臟負擔,通常老年人,或者是肝硬化,簡單來說就是肝臟細胞已經喪失大部分功能,這時候已經不能吃那種活化肝細胞的成分,只是突然增加肝細胞的負擔而已。

第二類:肝細胞發炎,這裡的發炎有點類似中醫講的肝火上升,病患通常在夏天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失眠,冬天則沒有這種症狀。此類病患需要吃讓肝臟細胞不發炎的產品,在中醫來說則是瀉肝火的成分。

第三類:肝細胞功能低下,有點類似中醫所講的肝虛,此種病患才可以吃我們一般補肝的產品。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本身的體質,胡亂服用成藥,那你猜對的機率只有三分之一而已,千萬不要浪費金錢又搞壞身體喲。

附註:此兩種成分皆為肝臟細胞裡面的酵素,只有肝細胞破裂才能測得,所以這兩種指數正常,並不代表肝臟功能正常,只能代表沒有發炎而已

 

延伸閱讀:H1N1 的正確認知

 

下一篇搖頭丸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