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系列五:糖尿病的併發症

上次的文章介紹過,糖尿病本身的恐怖在於會引起併發症,這些併發症一個比一個厲害的,那我們來介紹一下有哪些併發症吧!!!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的併發症雖然讓人措手不及,但是慢性的併發症對人心理的上的折磨,也是相當可怕的!!
急性併發症:

高血糖高滲透壓引起昏迷簡稱HHNK(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coma),大多發生於第二型糖尿病,或者年紀較大者,通常也會有其他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肌梗塞、感染等,這也是HHNK的死亡率較高的原因.

酮酸中毒簡稱DKA(Diabetic ketoacidosis),大多發生於第一型糖尿病,因為此類病人是嚴重缺欠胰島素,無法抑制脂肪酸之分解,所以產生酮體性酸血症,其血糖值會比HHNK低,但酸血症嚴重,其最多的原因是病人自行停止胰島素注射(迷信另外的療法可以不必注射胰島素),死亡率較HHNK低.

低血糖昏迷:通常是因為飲食控制失誤(未進食或吃的太少或是太晚進食);使用降血糖藥藥物錯誤(口服降血糖劑量太多或者胰島素注射過量),過度運動,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和進食時間未配合,這些只要病人能夠多加小心就可以避免,解決方法也很容易,隨身攜帶糖果即可.

乳酸中毒: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謝障礙,會使丙酮酸氧化障礙及乳酸代謝缺陷,所以會有高乳酸血症。還會有糖尿病性急性併發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等,也會造成乳酸堆積,誘發乳酸性酸中毒,有時候也會因為使用糖尿藥而引起引發乳酸中毒。(通常是雙胍類)

目前最常使用的第三種雙胍類製劑是二甲雙胍(dimethyl biguanide, metformin),不會引起體重增加。Metformin 通常與食物一起或餐後服用,以便減少消化道副作用。大約 20 %的病人,在服用 metformin 後會產生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甚至腹瀉等副作用,但這些症狀往往只是暫時的,而且如果從小劑量開始,並且與餐飲一起服用,發生的機會就會少些。單獨服用Metformin時幾乎不會導致低血糖。

為了避免發生乳酸中毒,有心臟、腎臟、肝臟功能不全及併發感染症之病人不宜使用metformin。加拿大規定血清肌酸酐濃度超過1.5毫克/毫升的病人,不適用metformin,因而未曾出現乳酸中毒案例。

2.慢性併發症:

2.慢性併發症:種類繁多,多起源於老化加上糖尿病控制不良而續發。包括:

眼睛:白內障青光眼或者視網膜病變,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比一般人的多10~23倍。(可以服用一些葉黃素類的產品)

腎臟病變:這是最嚴重的慢性併發症,除老化原因外,常因高血壓控制不好,加上不當使用的消炎止痛劑及抗生素等藥物而惡化。糖尿病導致的腎功能衰竭比一般腎病多7倍.

感染症增加:一般糖尿病病人因為飲食控制,導致營養的補充不夠所以免疫力比較差,常續發感染;例如肺結核症容易復發於糖尿病老人。

神經病變: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無力以及難耐之神經刺痛。

周邊血管病變:會因為周邊血管病變,而導致例如閒歇性跛行,截肢通常是其最後之選擇,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比一般人的多20倍;而且半數以上之病例發生於六十五歲上的老人,而且其病足截肢再發率亦高。

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老人較易發生心肌梗塞,且續發之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以及猝死機率皆較高。糖尿病併發的冠心病及中風比一般人的增加2~3倍

腦血管病變:由於病人多有明顯動脈硬化症,而好發腦血管栓塞。

陽萎:導因於周邊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這是所有糖尿病人最痛恨的副作用了。

糖尿病皮膚病變:多因控制不良而出現,傷口比較不容易癒合.

其他:如憂鬱症..等等。

 

下一篇水痘的簡介和治療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糖尿病系列四:糖尿病人的飲食控制

糖尿病的危險性跟高血壓或者是心臟病比起來,其實算不得什麼嚴重的疾病,但是在我個人認為糖尿病其實是最麻煩的,怎麼說呢??不管高血壓或者是心臟病的病患,平常只要乖乖吃藥,不要劇烈運動或者受到刺激,如果真的倒楣發作了,也是安詳的離開人世,不會帶給自己和家人負擔,高血壓好像嚴重一點,但是只要不吃太鹹太油的食物,加上藥物和運動,似乎也能安享天年;唯讀糖尿病最討厭了,偏偏飲食的控制非常重要,連在家裡吃東西,也不能盡興,飯也不能吃多,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多,那真的是看的到,吃不到!!!!

事實上,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不是叫你不吃,而是要吃的適當,就像有些糖尿病人知道原來西瓜也可以吃的時候,還真是不敢相信;一般的糖尿病病人以為某種水果不能吃;某種水果可以吃,是因為它的甜度的關係,所以甜的水果不能吃,不甜的水果可以吃;這樣的觀念也實際上不太正確,只要是正確的份量以內,糖尿病人也是可以享受美食的。

一般的病人以為,我只要不吃糖或者甜的東西就沒事了,事實上也不盡然,因為糖尿病人除了需要降低糖份以外,還需要注意體重、高血脂,當然血壓也是一個重點

簡單的控制飲食就是請大家記住幾個原則﹔

  1. 少量多餐,不要一次吃了太多
  2. 控制體重,通常建議減少10%的體重
  3. 注意血壓和血脂
  4. 均衡的攝取營養,必須均衡的攝取六大類的食物不可偏廢

再來我把應該控制的範圍分為紅燈,黃燈和綠燈、紅燈代表要特別注意

紅燈食品:簡單的說就是過度加工產品,不是天然品,這種通常都有高量的油或者鹽和糖
常見的汽水可樂,或者蜜餞餅乾,還有食品罐頭,果醬,甚至是冰淇淋奶昔都是嚴格禁止
還有富含油脂的食物,像豬牛油,油炸的食物,還有使用人造奶油的糕餅點心

黃燈食物:簡單的說就是富含油脂的食物和過於容易吸收的食物
(1)富含植物性油脂的食物:花生﹑腰果﹑核桃﹑瓜子等堅果類及核果類
(2)膽固醇高的食物:動物內臟﹑蟹黃﹑魚卵﹑蝦卵、魷魚、明蝦、花枝…
(3)糊化過度的食物:稀飯﹑冬粉﹑粉圓﹑西谷米﹑勾芡等食物

綠燈食物:

(1)主食類:推薦食用非白米,最好使用五穀雜糧
(2)奶類:建議以低脂﹑脫脂奶為主(鮮奶一樣要少喝)
(3)蛋類:一週不要超過三個
(4)魚﹑肉類:瘦肉部份不要超過三指大小
(5)豆製品:黃豆製品不可使用基因改造食品
(6)蔬菜類:充分攝取﹐以新鮮蔬菜為主,不可吃醃製過
(7)水果類:以甜味較低的水果種類作為優先選擇

如果還有疑問的話,可以請教各大醫院的營養師,比較有保障,很多瘦身中心或者藥局裡面的營養師並沒有執照,請大家小心!!!!雖然飲食控制很辛苦,但是透過良好的控制就不需要服藥,一樣可以過的很好!!!

如果沒有良好的控制飲食,可是會後悔的,下一篇我們要介紹精胺酸的妙用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糖尿病系列三:胰島素的介紹

糖尿病人最怕聽到的大概是”胰島素”這幾個字了,或者是打胰島素。

其實很多的恐懼都來自誤會,和不了解,就像死亡也是,許多有過瀕死經驗的人反而對死亡不在恐懼。胰島素是一種激素,是由胰臟分泌的,它幫助我們食物中的糖份能夠順利進入身體細胞的主要角色,如果我們的身體不分泌胰島素、或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又或者胰島素無法被我們身體所利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糖尿病的許多症狀。

我們的胰臟是很聰明的,它會根據血中葡萄糖的濃度來決定是否分泌胰島素,我們進食以後,食物因為消化吸收,血糖會開始上升,就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如果我們餓肚子的話,血糖的數值就會開始下降,那就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透過這種機制的運作,身體的血糖就可以一直維持在正常的範圍。

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如果醫生宣布要注射胰島素,好像是法官是宣判了死刑一樣,有90%以上的病人都是這樣的,當口服藥效果已經到了極限,注射胰島素就為不得不用的最後王牌!!!不過美國已經有一種吸入性的胰島素上市,過幾年台灣也能夠上市,到時候用吸入的方式取代注射,會讓病人心理上的壓力減少很多!!!。

胰島素注射方式是盡量去模擬正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所以必須根據監測到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不過因為現實上的限制,目前的胰島素製劑和注射系統還無法達到跟正常人體胰臟分泌胰島素一模一樣的。

由於胰島素會被胃酸破壞,因此胰島素必須由注射方式投藥,不能口服。 當然如果有科學家能把胰島素外面包覆什麼東西,再通過腸胃道的話,也許能改善。最近有一些微脂體的技術應該可以辦到。

每一個糖尿病患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一位糖尿病患的胰島素治療方式,是受到每一個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胰島素的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動量,飲食型態等因素影響,而有不一樣的方式。

藉由血糖的測定,可以提供病人及醫師有詳細的資料來參考,對於決定使用胰島素的劑量多寡、時間及製劑的種類都有很大的幫助。台灣人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會把自己的經驗套在別人的身上,例如吃了某某藥不錯。就會推荐給親朋好友,但是千萬不要拿別人的胰島素治療方式套在自己身上喲!!!

胰島素治療最主要的目標是在於維持血糖在正常的範圍內。血糖控制的好,對減少糖尿病併發症是非常有幫助的,在1993年糖尿病控制與合併症試驗 (DCCT)中已得到很好的證明。

目前市面上的胰島素製劑大致上有三種不同的特性:

  1. 作用開始時間:胰島素注射後到開始產生作用所需的時間
  2. 作用尖峰時間:胰島素注射後到產生最大作用所需的時間
  3. 作用持續時間:胰島素在血流中維持作用的期間

每一位糖尿病患都要很清楚了解自己所注射的胰島素,這是非常重要的。當血糖控制不好或發生低血糖時,只有了解所用之胰島素製劑的特性及作用,才可以有效的調整治療方法,去避免問題發生和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下一篇攝護腺腫大的預防與保健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