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formin治療糖尿病是否正確?

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其併發症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課題。不論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都伴隨著胰島素作用的失衡,包含胰島素缺乏(第一型糖尿病)或是胰島素抗性(第二型糖尿病)。Metformin是一個常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但是從metformin的作用機轉來說,是否為一個適當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要探討的重點。

由於metformin的降血糖作用並非是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濃度,因此有人將metformin視為胰島素增敏劑。Metformin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上,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能夠減輕體重,改善體內高血脂的情形以及改善內皮細胞的作用。因此,metformin不僅可作為降血糖藥物,也可作為預防胰島素抗性形成的藥物。然而,目前仍對metformin詳細作用機轉的了解有限。已知metformin的作用包括抑制肝臟內葡萄糖生成作用,而因為糖質新生作用被抑制,所以可以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又可以增加周邊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有文獻指出Metformin會活化肝臟的一個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活性與脂肪生成轉錄因子,並且阻斷了肝臟的糖質新生作用。顯示體內存在另外一條路徑完全不依靠胰島素來調降體內的血糖濃度。過去的研究也發現糖尿病病人或非糖尿病病人,在沒有胰島素作用下,也可由運動的方式可以藉此刺激、活化AMPK的路徑,進而刺激、增加骨骼肌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的表現,加速葡萄糖的利用率。然而卻缺直接的證據證明AMPK的活化與GLUT4表現有關。

Metformin在糖尿病藥物的分類中屬於雙胍類,在降低胰島素抗性這方面的作用,跟鉻的作用類似,可是鉻的副作用很低,而Metformin的副作用卻相對高,包括嘔吐、噁心、腹瀉、腹脹、降低食慾,症狀會短暫維持 1 – 4 週。就是因為metformin會有降低食慾的副作用,許多沒有醫德的醫師用來減肥。正常人服用metformin可能發生乳酸中毒的副作用。

結論:Metformin除了會帶來大量的副作用,在治療糖尿病時候,反而不如鉻來的安全。

 

下一篇苯酮尿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苯酮尿症

苯酮尿症形成的原因及症狀

簡單的來說,苯酮尿症就是病人的尿裡出現苯丙酮酸,也就是因為病患無法代謝苯丙胺酸,苯酮尿症是一種體染色體缺陷的遺傳性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Phe)羥化(hydroxylation)成酪胺酸的代謝途徑機障所引起的先天代謝異常疾病。還好此疾病是隱性遺傳,必須父母都帶有此基因才會發生。

目前已知有五種不同酵素的缺乏會造成此種代謝機障;其中苯丙胺酸羥化酵素(PAH)的缺乏會造成最常見的典型苯酮尿症。其臨床症狀為毛髮展現黃色、皮膚蒼白乾燥及智能殘障的後遺症。根據文獻的報告,國內篩檢八十七萬新生兒的結果顯示,PKU發生率約為三萬四千分之一,其中只有約70~80%的患者為典型苯酮尿症。

苯酮尿症的治療方式

因為此病對腦部造成的傷害是漸進性的,所以初生的嬰兒多無症狀,約在3~4個月左右症狀才會慢慢的出現。其症狀有嘔吐、皮膚毛髮顏色變淡、濕疹、生長發育遲緩、尿液及體汗有霉臭味、抽慉、顫抖等異常的動作。若此時才開始治療,腦部神經已造成無法彌補的的傷害了。

所以要預防PKU後遺症的發生,還是一樣愈早治療效果愈好。根據國外文獻報告,患者在一個月內治療,其平均智商可達95,若在新生兒期即接受治療,其智商更可達到正常人的標準。

典型PKU(苯丙胺酸羥化酵素的缺乏):給予低苯丙胺酸的飲食控制,使血中苯丙胺酸之含量維持在4-8mg/dL,但亦須考慮蛋白質、熱量等營養的均衡,以維持患者的正常生長。飲食控制愈久愈好,至少要維持到六歲。女性個案更應持續至生育年齡過後,以避免以後發生母性苯酮尿症(maternal PKU),造成下一代先天殘障兒之產生。

飲食控制就說食物中含苯丙胺酸過多的食物,均不能吃,可是在自然界中幾乎含蛋白質的食物,苯丙胺酸均很高,例如:蛋、肉、魚、豆類等等,含苯丙胺酸的量均非常高,所以這些東西皆不能吃。就連米、麵等最基本食物,亦含有相當苯丙胺酸,這些小朋友對其攝取量亦須有所限制,市面上有一種低蛋白米,必須從國外進口,但是價錢極高,約為一般米的十多倍,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呼籲政府應該引進台灣栽種。

苯酮尿症的確認及鑑別診斷

新生兒篩檢是提供PKU早期診斷的最好方法,我國自民國73年開始實施篩檢,在此之前的許多病患均被誤診為腦性麻痺,而被收容在智障機構中,未能接受適當的治療,非常可惜。

鑑別判斷的方法相當複雜,可參考此篇文章

 

下一篇白內障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白內障

白內障和青光眼一樣,都是眼科常見的疾病。白內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的眼球水晶體變得混濁。

產生白內障的原因很多,老化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糖尿病、藥物(長期使用類固醇)、外傷都可以導致白內障。據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白內障罹患率,五十歲以上有60%,六十歲以上有80%,七十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所以老年性白內障可說是老年人很普遍的疾病。

白內障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有些號稱可以延緩或者治療的眼藥水,仍有爭議。白內障的手術相當簡單和安全,正常手術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不需住院。手術的過程是將混濁的水晶體摘除,並置入人工水晶體,再縫合傷口。大多使用局部麻醉即可。甚至可以在門診進行,我曾看過我同學為病患開刀,病患術後還自行騎摩托車回家。

白內障通常產生的醫療糾紛不在於手術的成功與否,而是在於手術的收費健保是否可以給付。也才會有白內障變相收費的新聞出現。

白內障手術有以下三種:(1). 囊外晶體摘除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2).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3). 晶體耕犛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

白內障手術進行的時機需視個人的生活需要而定,只要視力障礙已經影響到日常工作與生活習慣時,就可以選擇開刀了。並不需要等到白內障過熟時再手術。

一般的病患動白內障手術不需特別注意,採用眼部周圍之局部嘛醉即可,但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需將血糖、血壓控制穩定後才可開刀。

開刀之後,還是要稍微注意保養,不要提重物,及眼部得到適當休息,避免碰撞到手術的眼睛,以免影響手術效果。進食方面可多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防便秘。酒、刺激性及堅硬的食物則不宜進食。如果手術後有任何不舒服,儘快回診。

 

下一篇世間菩薩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