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和四神湯的差別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說有人喝四物湯居然頭頂長出細毛,其實這文章一點也不奇怪,本來四物湯就是補氣行血,只有不懂的人才以為只能給女生吃,傳統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如果血不足,毛髮當然長的不好,我們可以從髮質好壞,察知血液盛衰盈虧。要氣血充足,毛髮才會潤澤。以中醫的觀念,這些「雄性禿」疾患在服用四物湯加減之方劑後,可以達到補血效果,幫助毛髮新生。容易掉髮的人應多吃綠色蔬菜、葡萄、櫻桃、蘋果等補血類蔬果

講到四物湯,我想起我平常很喜歡吃的四神湯,這四神湯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四神湯應該名為四臣湯,涵義有「善解」、「包容」、「知足」、「感恩」。台灣民間常用四神湯,有蓮子、淮山、薏仁、當歸,這四味藥,在中藥中稱為”四臣子”,閩南語發音一轉換就變為四神了,這四種食材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可以治療脾虛、脾陰不足,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拼命吃卻不長肉的人。為了美味,商家會加上豬小腸一起煮,也有中醫以形補形的觀念,所以這個食療方,完全是可以幫助消化吸收,而且由含高量澱粉性味甘平的藥物所組成,可以作為長期藥膳,而無副作用,但長期便秘者不宜食用。

四物湯和四神湯最大的差別在於四物湯雖然都是常見中藥材,但還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服用,最好能夠請醫師把脈問診,確定不是所謂燥熱體質,否則常吃四物湯也可能造成經期混亂。有子宮肌瘤者更是不適合服用。而四神湯屬於一般藥膳,倒是可以自行烹煮,調養身體。

附註:在網路上搜尋四神湯想要寫新文章的時候,居然找到這樣一篇文章,實在覺得Google的搜尋要加強一下了。

 

下一篇EBV病毒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EBV病毒

EBV病毒(英文Epstein-Barr virus,縮寫EBV),為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是非常常見的引起人類疾病的病毒之一。

EBV病毒是在西元1964年由Epstein,Achong 及Barr等人在伯奇氏淋巴瘤病人的細胞所發現。此後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口受到EBV的感染。

EBV病毒被發現與人類多種惡性腫瘤有密切之相關性,包括巴克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免疫缺失引起之B細胞瘤、T細胞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及霍金氏(Hodgkin’s disease)等,甚至最近EBV被指出與侵入型乳癌有關。

EBV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傳染,常發生在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家庭擁擠的幼兒身上,在歐美國家中,常發生於青少年,經由接吻而傳染。

EBV病毒在台灣是很被重視的病毒,是因為鼻咽癌及T細胞淋巴瘤的關係。鼻咽癌在世界上算是不常見的癌症,但是中國的福建、廣東兩省以及台灣卻是很常見的癌症之一。鼻咽癌在台灣也列名十大癌症之一。鼻咽癌的病人體內可以偵測到EBV病毒的指數。對於鼻咽癌治療後,體內EBV病毒活動性強的病人,比較容易復發。而EBV病毒的感染與社區的環境有關。大部份的人帶有EBV抗體,但是身體很健康也不會生病,有些人因體質的關係,就可能經年累月後被其它共同因子啟動癌基因的表現了。

 

下一篇川崎氏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川崎氏症

川崎氏症又稱為川崎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的疾病,這樣的病患並不多見,國內專精的醫師也不多, 剛好逛到一個郭和昌醫師的部落格,裡面有很多關於川崎氏症的相關知識,大家可以去看看喲。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富作醫師於1961年首先報告一位特殊嬰兒的病例,患者持續高燒、眼結膜充血、嘴唇泛紅、乾裂、舌頭呈草莓狀、頸部淋巴腺 腫大、手腳掌紅腫,到了1967年,共提出了50餘病例報告,此後各國學者也陸續有病例提出,遂將此病稱之為川崎氏症。川崎氏症主要好發於五歲以下之嬰幼兒,著名的大明星約翰屈服塔也曾罹患這種疾病。川崎氏症主要以血管炎表現,尤其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甚至動脈瘤,對日後成人的心臟功能及心血管疾患亦存在著深遠的影響與威脅。

到目前為止川崎氏症的致病原並不清楚。但在治療方面,目前以高劑量靜脈免疫球蛋白合併aspirin 可以有效治療,不過也不知道其治療機轉。目前根據各方面研究資訊顯示,川崎氏症可能不是單純的感染性疾病,推測應該是擁有某些特定基因型體質的病童受到特定或一般病原菌感染之後,進而造成宿主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及失調,導致血管炎性反應,進而引起疾病。

因川崎氏症在初期時和一般的感冒症狀非常相像,很難加以區別診斷。川崎氏症並無專一的實驗室檢查 ,若小朋友已發燒五天以上,全身或四肢出現皮膚疹。結膜充血、發紅、草莓舌、嘴唇紅腫乾裂,常規血 液檢查多有貧血、白血球增多及血小板增多現象,就應做進一步檢查。

下一篇徵求接班人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