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他命的這個大家庭裡面,維他命D實在很可憐,一般人購買的比例第一名是B群,再來是維他命C,第三名是綜合維他命,你到路上問問不是相關科系的人,可能連這個維他命都不知道,但是維他命D其實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Vit D的簡介
維他命D1是一群脂溶性的維生素統稱,目前已知的有D2到D7,為人熟知的有D2和D3,維他命的結構類似膽固醇,也就是說而人體製造維生素D的原料是膽固醇2,維他命D在人體內量少,卻是少數除了靠攝取食物外,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維他命,可經由陽光中的UVB ((紫外線可分為UVA和UVB,UVB會因為玻璃隔絕))照射皮膚而產生。沒想到人類也小小的類似植物可以行光合作用呀。
一般食物中,真菌類(香菇)及酵母所含的為維生素 D2,又稱為麥角鈣醇(ergocalciferol),如果經過陽光照射也會產生維他命D3,和皮膚照射太陽所產生的維生素D相同。
維他命D藉由肝臟中的25-羥化脢(25- hydroxylase)產生25-羥膽鈣醇(25-hydroxycholecalciferol)通過血液運送到全身,這是血中濃度最高的形式。最後依需要由腎臟的1α-羥化脢轉化為(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也稱作鈣三醇(Calcitriol),也是身體真正能夠吸收及使用的一種分子。
我們常說補充鈣質需要添加VitD,而身體中血鈣濃度的調控是由鈣三醇(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及降血鈣素(calcitonin)三者共同作用完成。當血中鈣離子濃度下降時,副甲狀腺會分泌副甲狀腺素,讓血鈣上升。而血鈣上升時,由甲狀腺的細胞製造降血鈣素。
大家都知道陽光能夠幫助身體合成維他命D,但為何根據衛生署所做調查,國人攝取維他命D不足,居然高達9成以上。歸納原因是日照不足,不愛運動或者使用太多防曬用品4,所以想要光靠自然陽光合成維他命D,有點不切實際。
缺少VitD會有什麼壞處
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骨質疏鬆症、某些癌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甚至有醫師認為對預防流感也有不錯的效果。
維他命D對於腎臟有保護作用,可以改善蛋白尿的產生、腎絲球硬化。除此之外,維生素D也與 許多慢性腎臟病起始及惡化的危險因子相關。包括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等。
維他命D可直接影響心肌及血管細胞,目前知道維生素D可能對心肌肥大有預防的效果,也對血管有保護作用,一方
面會使血管鈣化,一方面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減少動脈粥狀硬化及改善內皮細胞功能不良而產生保護血管的作用。
VitD的劑量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的「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建議成人每天攝入維他命D的總量不要超過4,000國際單位。
但是台灣的建議劑量卻是只有區區的200國際單位5,依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建議,國人每人每天維生素D 攝取量,未滿一歲幼兒和五十歲年長者建議攝取10 微克(400 國際單位),一歲以上到五十歲是5 微克。但這個標準已近十年未修訂,因為政黨惡鬥,官員更換頻繁,日常工作是保官位不是做本分工作,所以期待衛服部推出正確的新標準,是跟抽菸一樣的危險行為。
在無霾害或者無煙塵污染的情況下,曬太陽10-20 分鐘,便可以得到3000國際單位(IU)的維他命D,本人建議勞工部訂定勞工曬太陽假,每週兩次,一次半小時。
如何購買維他命產品
以前食品並不需要查驗登記6,但是不知道為何,這兩年食藥署開始針對一些維他命做管制,某些劑量就需要查驗登記,而維他命D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挑選產品的時候,切記不要選購進口產品7,還是建議大家選購台灣工廠製造的產品為佳。
引用文章: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25-4/03.PDF
- 維生素D是大陸用語 [↩]
- 沒錯,就是你每天害怕吃太多的膽固醇 [↩]
- 可惜目前市售香菇多採取風乾乾燥,所以含量極少 [↩]
- 只要防曬係數超過8,就可以阻絕UVB [↩]
- 果然台灣人的身體構造和外國人不同呀 [↩]
- 事實上也因為如此,大家喜歡做食品,成本又賺的多,然後政府又不管,不管是地溝油或者毒澱粉都沒有人管 [↩]
- 根據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的慣例,對於進口食品往往不需要檢驗,也無法管到製造工廠 [↩]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