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精能保肝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蜆精成為大家口耳相傳的保肝聖品,但是我們念書的時候,卻從來沒聽過這回事,於是怕又是一個創造出來的行銷事件,遵循大事不決問google,小事不決問Wiki的原則,馬上上網找蜆的資料,於是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本草綱目:蜆主治開胃、壓丹石藥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解毒,治目黃。

然後這一段話,下去搜尋,大概有一百多筆資料,更神奇的是連一向甚受我信任的Wiki都有(是誰編寫這一篇內容的呀,不懂就不要亂改,真是的,待會馬上去更正一下。)為了證實這段話的真實性,我查了本草綱目的電子檔,沒有這段話,我開始懷疑這段話的真實性,找了中醫師查紙本的本草綱目,也證實完全沒有這段話。又是一個網路謠言。

假設這段話是真的,中間也絕對沒有提到保養肝臟,真不知道這段話就可以引伸出,蜆自古為保肝聖品的邏輯來?

拼命的找了一整天,網路上幾乎都是完全不求根據的說蜆可以保肝,也的確有一些論文做動物實驗,但是動物實驗根本不足以代表事實,明顯的例子就是豬吃抗生素可以促進食慾,人也可以這樣搞嗎?然後最後終於找到一位中醫師的文章:吃蜆精如何?文中提到。但如果單單以蜆肉來分析,此物性寒,一瓶濃縮的蜆精,其寒可知。蜆精為寒性食物,吃到身體裡面會讓身體精神體力變好?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再論虛不受補,如果這些肝虛的病患吃了蜆精,反而讓虛火更大,也會表現出外表精神很好的症狀,因為虛火更旺。只有肝有實火的病患才適合吃蜆精這類的東西,但是消費者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憑廣告就買蜆精來吃,也可能會越補越虛。

查了衛生署核可的兩張關於蜆的許可證:白蘭氏旭沛蜆精,桂格純蜆精。

衛生署核可的保健功效均為:根據動物試驗結果,對四氯化碳誘發之大鼠肝臟損傷具有下列功效:
(1)有助於降低血清中GOT (AST) 和GPT (ALT)值。
(2)有助於增加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請消費者看清楚衛生署的標示,四氯化碳造成的肝臟損傷有功效,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何時會碰到四氯化碳?

 

下一篇A型肝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動物性膠囊和素食膠囊的分別

現代人因為健康的因素,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也有些人為了宗教的因素,對於吃素這件事情相當堅持與重視,對於吃要的膠囊也很注重,為了膠囊到底是素的還是葷的大傷腦筋,實際上,這樣龜龜毛毛實在不必要,因為很多時候,未必能真的都不破戒。

黑心素食 市售抽驗逾七成摻葷

現在衛生署並未規定膠囊必須註名是否葷素,民眾如果介意的話,可以詢問販賣的業者,通常一般市售產品的膠囊如果沒有特別標示,大多是以明膠(或稱吉利丁)為主原料,而明膠 (Gelatin ) 取自於牛骨、牛皮及豬皮,理論上應該算是葷的

而素膠囊或者稱為植物性膠囊,通常的成份是纖維素構成,這種纖維素學名稱為『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簡稱為 HPMC,來原則是由松木或棉花的纖維素提煉而來。

至於要如何分辨動物性膠囊或植物性膠囊,實際上也不難,我們可以準備一杯沸騰的開水。將膠囊丟入,如果在一分鐘內就被熱水溶化的完全變形成,稍微攪拌一下,馬上屍骨無存,通常就是動物性膠囊。如果只是略為膨脹,攪拌以後才會變成小碎片或者是萎縮成一團,那就是植物性膠囊的機會較大。

因為現代素食的人口愈來愈多,有些保健食品會訴求全素食可用,但有些產品的成份看起來很像植物性的,但是來源通常是動物性,最有名的就是葡萄糖胺,但是很多人卻沒有被明確告知,所以如果罹患關節炎的患者,可能要服用註明是素食的產品才可以,不過生產廠商不多。

有些素食者在服用藥物,會堅持剝去膠囊外殼再吃藥粉,除了藥粉味道很苦或有臭味之外,最重要的是影響藥效,特別是長效型的高血壓藥物,用膠囊是為了慢慢釋放藥效,若剝去膠囊外殼再服用,會影響藥物控制血壓的效果。

其實吃素的重點是為了不殺生,動物性膠囊都是用豬皮等不要的廢棄物,不是為了取其皮來殺生,如果真的這麼重視教義,這些虔誠的佛教者好像不應該使用皮包,只能用塑膠袋或者紙袋來裝東西。

 

下一篇複視的原因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缺血性中風

雖然中秋節過了,但是聽到以前同事的母親因為缺血性中風而住進ICU,除了希望她能夠早日康復以外,也提醒大家,根據非正式的統計,越是大的節氣,越是容易出現大的疾病,尤其中秋節為傳統三大節日之一,天氣也正式由夏天轉入秋天,因為身體的確需要注意,今天這一篇就來介紹一下缺血性中風。

中風英文稱為Stroke,就是因為腦血管阻塞或破裂,而造成突然或陣發性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由於中風後死去的腦細胞無法再生﹐所以中風會留下後遺症就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或者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大部分患者都是缺血性中風較多。缺血性中風又可以分成兩個原因為腦血栓(thrombotic infarction,cerebral thrombosis)及腦栓塞(embolic infarction, embolism)。腦血栓是一種動脈硬化後很容易發生的疾病 ; 致病原因為腦血管老化後常會出現粥狀硬化斑塊,主要是由膽固醇於血管內壁沉積所形成的,而導致血管狹窄及形成血栓( thrombosis ),如水管生銹 ; 另外,若是長期高血壓或發生硬化,會導致血管壁受傷或者使得大腦的微細血管血流停止,則附近的腦組織壞死,也會引起腦梗塞。而腦血栓容易在睡眠或安靜時發生 ; 此類患者不會像出血性中風患者那樣猝死,症狀會慢慢出現,必須持續觀察 2-3 天。

腦栓塞的原因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剝落形成小血栓塊( embolism ),栓子隨著血流流到大腦比較細的血管時,因為血栓無法通過,使得腦內血管阻塞而引起,如水管被肥皂堵住。通常患有心臟疾病,尤其是心律不整、心房纖維顫動的人,因為心臟跳動不規則,容易產生栓子。栓子性腦梗塞常在談笑之間血管突然發生阻塞,患者於幾分鐘內就會出現中風症狀,如語言及知覺障礙、局部麻痺,甚至昏迷、死亡。此外,腦栓塞的再發率非常高,不可掉以輕心。

缺血性中風患者中,15%至20%肇因於頸動脈狹窄,使得無明顯症狀、易被忽略的頸動脈狹窄成為增加中風風險的最大無聲殺手。

缺血性中風依恢復的時間可分為:

(一)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乃指突發性之缺血神經症狀,在24小時之內即恢復正常,且不留下任何後遺症。事實上,多數患者通常在30分鐘內即完全恢復正常。根據文獻,一些有之缺血性中風之患者,病前有過“暫時性腦缺血”之癥兆,如果這些患者當時能被確知及正確處理,將可預防相當數量腦中風之發生。

(二)可恢復之缺血性神經障礙(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 RIND)是發病後病情逐漸穩定,進展在三個星期內完全恢復。另一種病人是在病後三週內有明顯進步,三週後呈現緩慢而穩定的進展,亦認為是RIND。

(三)進行性中風(progressing stroke, evolving infarction,stroke-in-evolution)

如何預防缺血性中風呢?

  1. 血壓的控制:血壓高或者是血壓的劇烈變化,都有可能引起中風。
  2. 切勿亂服用阿斯匹靈:雖然此藥物可以預防血小板凝集,但是只對於預防第二次中風或者是心肌梗塞有效,對於從未中風過的病人無效果,反而容易增加出血性中風的風險。
  3. 勿隨便降低膽固醇:雖然高血脂會導致中風,但是適度的膽固醇反而能保護血管,所以均衡的飲食,攝取各種營養素,對身體才有好處。「膽固醇因是血脂的總量(包含膽固醇、中低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所以它並非影響栓塞的主要因素,三酸甘油脂與低密度膽固醇才是,所以如果膽固醇高還要抽些驗其他三酸甘油脂與低密度膽固醇,不須只針對膽固醇控制。」
  4. 補充特殊的維他命:許多醫學報告建議補充一些微量元素或者維他命可以降低中風的機率。

相關新聞:一天腿軟多次,因缺血性腦中風

延伸閱讀:動物膠囊和植物膠囊的分別

 

下一篇精索靜脈曲張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