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對許多人來說,顯得又熟悉但是不怎麼了解,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逆態脂肪酸或轉脂肪酸。英語為「trans fatty acid」或「trans fats」。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或多元不飽和)。

反式脂肪(trans fat)有兩種,作用大不相同:天然存在的有益健康,人工生成的比豬油還可怕。

天然的反式脂肪(共軛反式脂肪)存在於反芻類動物中,例如牛、羊及乳製品,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共軛(反式)亞麻油酸(CLA,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具有抗癌、降低肥胖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症的功效。

在動物的肉品或乳製品中天然所含的反式脂肪相當少;所以吃天然的食物不用擔心攝取過量的;除非是用天然脂肪反覆煎炸,才會生成小量的反式脂肪。人類食用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部份氫化的植物油。部份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的分子結構(讓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並且增加保存期限),但氫化過程也將一部份的脂肪改變為反式脂肪。由於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於長期保存等優點,此類脂肪被大量運用於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少吃油炸食物,是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風險的根本之道。

根據衛生署及消基會的建議,避免成分中含有「氫化植物油」、「半氫化植物油」、「植物性乳化油」、「精製植物油」、「植物性乳瑪琳」、「人造奶油」(黃油)、「人造酥油」(白油),或英文標示上有「Hydrogenated(氫化)」的食品,這些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對身體毫無益處,雖然沒有規定攝取的上限,但還是盡量避免攝取.

 

下一篇牛樟芝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處方用藥會比指示用藥效果好嗎??

第二本書裡面有提到處方用藥,指示用藥,成藥,健康食品的差異,出版社的主編忽然問我,處方用藥只有醫師處方才可以買的到,而指示用藥就不需要,是否因為處方用藥的效果會比指示用藥好呢??

老實說,還從沒想過這樣的問題,仔細一想,可能有些人,甚至是醫療人員都會有這樣的誤解,事實上,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樣的邏輯是錯的,通常一個藥品上市的時候,幾乎都會申請為處方用藥,但是處方用藥在國外會影響到藥品的銷售量,都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藥品的安全性受到確立,才能夠申請成指示用藥.我們可以說指示用藥一定比處方用藥安全,卻不能說處方用藥一定比指示用藥更有效,很多的藥品因為不同的劑量,就有處方用藥和指示用藥的差別,例如Zantac 150mg是處方用藥,而75mg就可以申請成指示用藥,一樣的藥品效果怎麼會不一樣???

再講到大家比較熟悉的羅氏鮮好了,這個減肥聖品和諾美婷一樣都是處方用藥,但是羅氏鮮一半劑量就申請成指示用藥Alli,如果不是羅氏鮮的安全性較高還無法申請指示用藥.

那如果治療疾病時候,需要選擇處方用藥還是比較安全的指示用藥呢?這就要看疾病的本身,如果今天是治療癌症的話,那麼這藥品就算再毒,也是得選,因為一旦治不好可是會有生命的危險;但是如果是不危及生命的,例如戒菸,治不好病也不會死,這時候選擇比較安全沒有副作用的指示用藥,對民眾的生命保護可能會好一點,例如力抗菸或者尼古清吸劑.會比在美國出現過自殺案例的處方用藥好多了.

 

下一篇北冬蟲夏草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