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關鍵字

到了八月才有空來分析一下,今年上半年的網站關鍵字。

第一名的關鍵字是自律神經失調,這個關鍵字一直持續了很多年之久,可見大家這類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其實如果能在九點之前上床睡覺,讓三焦可以充分得到休息,這類的文明病,就可以自動消失。

第二名是魚腥草,這個台灣獨有的植物,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對於陰道炎可是相對有幫助,如果長期受到此症狀困擾的婦女,可以上網搜尋含有魚腥草、益生菌、貓爪藤、牛蒡的產品,絕對比去看婦產科有效十倍。

第三名Q10,這熱門的程度,應該都是美妝業者炒作的結果,讓大家以為可以美白之類的,才會這麼拼命搜尋。

第四名陰道炎,果然代表台灣的夏天一直很久,也代表婦產科根本看不好這個問題,或者是台灣潮溼,反正就是很多問題。第五名Gaba,出現這個字,代表民眾失眠的問題很嚴重,其實失眠的問題很容易解決,也許應該來寫一個失眠的專門網站

下一篇該怎麼避免攝取過多的鈉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該怎麼避免多攝取過量的鈉

最近看到這樣的報紙新聞:牛肉麵多鈉,一碗吞十匙鹽。《蘋果》日前挑選6家人氣店家的紅燒牛肉麵送驗,發現每碗總鈉含量皆逾成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桃源街老王記甚至相當1碗加入10小匙的鹽;每100公克的平均鈉含量,則以林東芳居冠。

正常人每日建議鈉的攝取量,成人約在2400毫克(食鹽則是6000毫克)。而一餐的飲食如果就已經超過正常攝取量,一日外食的鈉攝取量則可能超過正常值的兩到三倍。但是如果光從口味的鹹淡來判斷是否含鈉量高,則完全沒有意義,為何呢?

在某些名店中,味精的使用量更是無上線,因為味精的成份是谷氨酸鈉(Mono-sodium-L-Glatamate,簡稱MSG),大量的攝取味精,就是攝取大量的鈉,而味精並不會有鹹味的感覺。所以民眾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吃進去太多的鈉。

還有大家吃薯條的時候,也會用到番茄醬,吃起來酸酸甜甜的,而正是這酸酸甜甜的番茄醬含鈉量,也非常高,大概是醬油含鈉量的一半,這樣大家知道了嗎?

也許番茄醬用的不多,但是烏醋可是一般人吃餃子或者魚翅羹的好幫手,而烏醋的含鈉量居然比醬油還要高一點。

一些加工食品為了保存的關係,也會加入大量食鹽,例如蜜餞,吃起來酸酸甜甜,更是會忘記裡面有高鈉。類似的有香腸、培根、醬菜……

除了食物以外,通常我們我們吃的保健食品中,也可能含有高鈉,例如做成發泡錠的劑量,一般含鈉量一顆都在200-300毫克左右,而藥品也常見有發泡錠劑型,例如某家強調速效劑型的止痛藥,含鈉量是173毫克。

假設某位消費者因為頭痛,一天吃3-4次發泡錠的止痛藥,又吃了發泡錠的維他命C,這樣就攝取了700-1000毫克的鈉。也就是正常攝取量的25%-40%。

結論:為了腎臟的使用期限久一點,請注意每日鈉的攝取量,也建議新升格的衛生福利部,儘快讓小吃業者也標示清楚的鈉含量供民眾參考。

 

下一篇感謝Career就業雜誌專訪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感謝Career就業雜誌二度專訪

商周專訪後,感謝Career就業雜誌第二度專訪,這次的主題讓我有點害羞,喝采是有,賺錢未必,不過還是非常感謝林小姐的採訪。

Career專訪

下一篇肝病年奪萬命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