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身體變成壞菌的培養基

對於許多服用益生菌的消費者來說,花了很多力氣才找到符合嚴格標準((菌種有國際期刊刊載,菌數達到有效量))的益生菌,可是服用了三個月上以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我們服用益生菌的原因在於我們希望把身體裡面的壞菌排除,這些身體裡面的壞菌對我們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壞菌可能會分解蛋白質,產生有害物質,增加肝臟的負擔。也可能會產生二級膽汁酸,這是引起腸癌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會產生細菌毒素,會造成下痢。

我們在實驗室裡面常用培養基來培養細菌,對於壞菌所喜愛環境就是高脂肪,高蛋白質的身體,當我們大魚大肉的同時,就是讓我們的身體變成壞菌的培養基,如果要讓身體中的好菌生長良好,我們可以多攝取特殊的膳食纖維,ex:fibrosol-2。

除了大魚大肉以外,咖啡,茶,辣的東西這些也是讓好菌不容易存活的環境。

所以吃素或者吃五行食物,不喝碳酸飲料,對於我們身體的益生菌能夠起到幫助作用。

 

下一篇和便秘相關的植物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乳酸菌

最近因為黑心多多的新聞,讓乳酸菌又受到社會的重視,也因為乳酸菌真的對人體的健康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幾乎很多民眾都會習慣喝上一瓶,一般所稱「乳酸菌」是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總稱。

乳酸菌分布在我們身體裡面很多地方,口腔裡面有所謂的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唾液乳酸桿菌),腸道裡面有所謂的Lactobacillus paracasei(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乾酪乳桿菌鼠李糖亞種),陰道裡面也有大量的乳酸桿菌,這些細菌因為其定殖的關係,是無法脫離原生長環境到另外器官生存的。例如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唾液乳酸桿菌)就不適合在腸道定殖。

常見的乳酸菌屬有以下幾種: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有孢子乳酸菌(Sporolactobacillus),乳酸球菌屬(Lactococcus),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市面上的產品通常以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和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為主。生物學上的分類是屬完以後是種,所以常見的乳酸菌有Lactobacillus paracasei(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philus(嗜酸乳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龍跟菌),Lactobacillus casei(凱氏乳酸菌)則是國際期刊上公認的益生菌種

如果要分的更仔細的話,菌種底下還有菌株,例如最新對過敏有顯著療效的LP菌,其中的菌株就以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RAP-1最為有效。

挑選好的乳酸菌產品,請切記幾項標準:
第一:菌種原本生長環境和需定殖區域必須相同,例如:原本生活在口腔的菌種就不適合改善腸胃道疾病。
第二:菌種需符合國際公認為有效菌種。
第三:能通過胃酸及膽減的破壞。
第四:複方菌種的效果比單方菌種為佳。

 

下一篇蜆精能保肝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再論虛不受補

前篇文章嘴破的原因中,提到實火與虛火的問題,詢問過許多的中醫師均有不同的解答,我想這應該是中醫長期被西醫攻擊不夠科學的原因吧,同一種東西居然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經過思考之後,還是認為許清祥醫師所論述較為正確,許醫師認為實火與虛火像是彩虹的圖譜,只是彩虹的兩端,中間並無明顯的界限,通常在許多的症狀中,如果某某症狀多者為實火,少者為虛火。而他自己是測身體中嗜伊紅性白血球的數值來判斷是否為實火虛火。

中醫講究八綱論證,表裡、寒熱、虛實、陰陽。所以可以看到中醫的診斷有所謂的陰虛或者陽虛,這更會讓人搞到頭昏腦脹,以前我們學數學講負負得正,可是陰虛的人可不能夠當成負負得正來看待。在我們簡單的觀念裡,虛的相反就是實,既然實火要用洩的方式,自然虛火就用補的方式,可是怎麼書上又跟你說虛不受補呢?難道虛火要小洩嗎或是小補?

在我之前的文章說過,虛火好像煮沸的油鍋,將冷水投入就會搞的更嚴重。還可以舉另外的例子就是燒開水,當我們燒開水的時候,水越燒越少(虛),但是如果我們要解決水一直越來越少的問題,千萬只能加開水,而不能去添柴火,如果選擇添柴火,就是我們常說的虛不受補。事實上也可以說虛不受補這句話根本是錯的,中醫這句話只是為了方便論述而已。其實不是虛不受補,而是補的方向錯誤而已。中醫講究五行生剋,所以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說法。從這裡如果將水當成母,底下的柴火當成子,就能解釋通了,水越來越少,就補充開水,或者將柴火減少,也能達到減少消耗水的目的。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例如中醫講土生金,而內臟中脾屬土,代表消化系統;肺則屬金,代表呼吸系統還有皮膚(皮膚為肺之表),一般常見的過敏或者蕁麻疹的問題,可以視為肺虛,肺虛則補其母(脾),所以應該使用補腸胃的方式來治療,所以才有使用益生菌來滋養腸胃道的方式,而能夠治療呼吸道過敏或者皮膚蕁麻疹的問題,如果直接採取直接補肺的方式,則可能出現虛不受補的症狀了。這也是可能為何呼吸道的問題,直接針對肺來治療,卻一直達不到好的效果了。

 

下一篇民眾還敢亂吃中藥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