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川芎和當歸同屬於四物湯中的兩味藥材,也都屬於補血的中藥,但是川芎比較偏向於活血,類似川七的作用。四物湯中當歸和川芎都屬於動藥(或者陽藥),也因為川芎的活血效果強,在劑量上要更加小心,否則可能會引起出血更多,反而讓貧血更嚴重。

就是因為當歸和川芎的搭配無間,所以也可以用於改善體質較虛弱患者的頭痛問題。但是頭痛並不一定是屬於虛寒、血虛。也有一部分的頭痛患者是屬於肝鬱化火,中醫認為肝鬱化火,可能也會出現頭痛、頭暈;當然肝鬱未必指的是肝臟有毛病。肝鬱、有肝火的人,常見情緒較為急躁、口乾、口苦、睡眠品質不佳特別是在夏天更明顯。這類病患通常有熬夜習慣,或生活緊張、工作繁忙,這在現代都會區中尤其常見。這類病人也可以服用牛樟芝來保肝。

臨床上治療這類患者,如果還用川芎加當歸的話,反而會有火上加火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夠自己亂服中藥,也不要以為中藥就無害,實際上藥就是毒,有療效的藥都是毒。如果長期誤服,甚至可能走散真氣,引起暴斃,千萬要小心注意。

川芎根莖含揮發油、生物鹼、酚性成分、內酯類、阿魏酸。

藥理作用有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正常劑量下川芎對動物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如果劑量加大,則皆轉為抑制。
  2. 降壓作用:日本產川芎揮發油對心臟微呈麻痺,對周圍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
  3. 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川芎對大腸、痢疾、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浸劑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臨床應用

  1. 治療月經不調:貧血或血瘀而致月經不調,或者經期先後無定期。甚至因無孕致月經不適。
  2. 治產後瘀血不淨:川芎2錢加當歸尾3錢、延胡索3錢、香附3錢、益母草3錢,每日一劑,瘀血乾淨時停藥。
  3. 治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引起之心絞痛:川芎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血流阻力,溶解血栓凝聚。
  4. 風濕引起神經痛:川芎有輔助止痛的效果,凡坐骨神經痛或者三叉神經痛發作頻繁,皆可使用川芎。
  5. 止頭痛:川芎辛溫,能止頭痛。

 

下一篇妥瑞氏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Trackbacks

  1. […] 藏紅花最有名的方劑,就是血府逐瘀湯,成分有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川)、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2. […] 酸棗仁湯首出於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組成有: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酸棗仁湯被廠商吹噓的無所不能,事實上酸棗仁湯所治的失眠症、病患是因為肝血不足,陰虛陽亢,所導致的失眠症。酸棗仁湯功效為養血安神,清熱除煩。雖然市面上都以酸棗仁湯治療失眠,但是效果仍不佳,主因在於原來只是養血安神和治療失眠還有一點點的差距,如果不是因為煩不得眠,服用酸棗仁湯效果有限。特別要注意的就是陰虛火旺之失眠症,最好不要服用酸棗仁湯。 […]

  3. […] 阿膠雖然好處這麼多,但是副作用也很大,民眾不可隨便亂吃,阿膠的固攝力量強,凝血作用強,所以容易導致氣血凝滯,並阻礙脾胃的運化,可以想像是我們吃了大量糯米,也會不好消化一樣。因此阿膠在應用的時候往往配合能使氣血流通的當歸、桂枝、川芎活血化瘀藥以及生薑、乾薑、陳皮、三仙等疏導脾胃氣機開胃的理氣藥一起應用。 […]

  4. […] 防風通聖散:當歸、白芍、川芎、梔子、連翹、黃芩、薄荷、生薑、荊芥、防風、麻黃、大黃、石膏、芒硝、滑石、甘草。 主治風熱壅盛、表裡俱實證、惡寒發熱、咽痛。但孕婦忌服。 […]

  5. […] 白芷如用於感冒風寒,頭痛,鼻塞。如九味羌活湯: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如果將白芷嚼爛塗於傷口,可治刀劍瘡傷。白芷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燒傷。 […]

  6. […]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所組成的;藥材相當平價也是四物湯的特點之一,所以很多父母也都是沒事弄點給自己的小孩補補,但是千萬別跟我們用來配排骨的"四神湯"搞混喲!!!四神湯可以愛怎麼吃就怎麼吃,四物湯雖然也是古老的固有成方,但是還是得稍微注意一下什麼體質可以服用,接下來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四種中藥的特性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