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

因為新冠肺炎紅起來的雙黃連解毒液裡面的主角之一,就是連翹。

連翹(學名:Forsythia suspensa),香港俗稱一串金,是木犀科連翹屬植物。連翹出自《神農本草經》,其別名又有旱連子、空翹、落翹、黃奇丹。為植物連翹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乾燥果實。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河南、江西、湖北、四川及雲南等省區。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肺、心、膽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疏散風熱。

 

古籍選錄
《神農本草經》:「主寒熱,鼠瘺,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珍珠囊》:「連翹之用有三:瀉心經客熱,一也;去上焦諸熱,二也;為瘡瘍須用,三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連翹,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氣血,治十二經血凝氣聚,為瘡家要藥。能透肌解表,清熱逐風,又為治風熱要藥。」

 

藥理作用

含有揮髮油,其主要成分為β-蒎烯、α-蒎烯等。尚含連翹酚等多種苯乙醇類、連翹苷等木脂類、三萜類及香豆素等。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人型結核桿菌、百日咳桿菌,以及流感病毒、鼻病毒、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明顯抑制炎性滲出和增強小鼠吞噬炎症細胞能力。
水溶液能降壓,所含蘆丁能增強毛細血管緻密度。此外,還有解熱、鎮吐、利尿、抗肝損傷等作用。
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

應用於食品防腐劑

連翹提取物可作為天然防腐劑用於食品保鮮,尤其適用於含水分較多的鮮魚製品的保鮮。連翹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環境中常見腐敗菌的繁殖,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是一種較有希望的成本低而安全的新型食品防腐劑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及氣虛膿清者不宜用。

連翹性寒,所以不適合長期服用,如長期服用了連翹,很容易導致體質發生改變,身體出現體虛、怕寒以及腹瀉等毛病,損害身體健康,所以使用連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以及使用時間,長期服用以及大量服用千萬不可以,另外身體屬於過敏體質,建議最好不要服用連翹,避免身體出現皮疹的情況,過敏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剝脫性皮炎,對於皮膚、身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黃連

黃連(學名: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千萬不要寫成黃蓮。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性味】

苦、寒,無毒。歸心、肝、胃、大腸經。

【功效】

主熱氣目痛眥傷淚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藥理作用

  • 抗微生物和抗原蟲作用:黃連及小檗鹼(Berberine)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對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結核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和福氏痢疾桿菌對小檗鹼易產生抗藥性,但與青黴素、鏈黴素與金黴素之間無交叉抗藥性。黃連煎劑及水浸液對堇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白色念珠菌、星形奴卡菌等14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體外及鼠體內阿米巴原蟲、沙眼衣原體、滴蟲均有抑制作用。黃連素可清血和清肝,是一種緩瀉劑,對許多皮膚症狀都有效,從粉刺到牛皮癬都可以治療。
  • 降血糖作用:黃連煎劑和小檗鹼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小檗鹼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糖原異生或促進糖原酵解所致。對於糖尿病真是福音。
  • 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小檗鹼對富含血小板凝塊的收縮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小檗鹼抑制凝塊收縮後,對尿激酶和鏈激酶引發的凝塊溶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搶救心、腦動脈血栓病人 。
  • 對心臟及血流動力學作用:靜注小檗鹼對犬心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減慢,舒張壓下降,脈壓增加,總外阻力下降,每搏輸出量增加。
  • 抗心肌缺血作用:小檗鹼可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使兔實驗性心肌梗死範圍和程度減少。
  • 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維素能明顯增加小檗鹼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製成的黃谷素口服可對抗大鼠烏頭鹼。冠脈結紮誘發的心律失常。黃谷素抑制延遲外向鉀電流和尾電流是其抗心律失常機制。
  • 對腦損傷的保護作用:腦缺血使腦內興奮性胺基酸如穀氨酸(Glu)大量增多。Ber可明顯抑制Glu誘導的腦細胞C-fos高表達,抑制Glu引起細胞內鈣離子升高。可能是其治療腦缺血性疾病的機制之一。
  • 抗腫瘤作用:小檗鹼不論在體外和體內試驗對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顯抑制作用。黃連對鼻咽癌和宮頸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 毒性:黃連及小檗鹼口服治療量相當安全,小鼠腹腔注射Ber LD50為24.3mg/kg。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癖腹痛下痢,婦入陰中腫痛。」
  2. 《珍珠囊》:「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溫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
  3. 《本草正義》)。「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兩得,莫神於此」
  4.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清熱燥濕之力勝於黃芩,可廣泛用於濕熱諸證。因其主入中焦,善除脾胃大腸濕熱,故對中焦濕熱病證多用,尤為治濕熱瀉痢之要藥

 

【注意禁忌】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肺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黃芩

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nsis Geprgi) 的根。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及陝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味與歸經】

苦,寒。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

【臨床應用】

1.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黃芩清熱燥濕作用頗強,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症。
黃芩能清實熱,瀉肺火。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文獻別錄】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辟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疸蝕火瘍。」
《珍珠囊》:「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安胎。」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咳,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溫疫,清咽,療肺痿、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現代應用】
黃芩中的黃芩素、黃芩苷可以起到抗炎、降血壓、利尿、抗菌抗病毒、安胎。黃芩苷還能吸收紫外線,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也是一種很好的功能性化妝品原料。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禁服。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