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第 一 條 本標準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

第 二 條 各類食品添加物之品名、使用範圍及限量,應符合附表一之規定,非表列之食品品項,不得使用各該食品添加物。1

第 三 條 食品添加物之規格,應符合如附表二之規定。

第 四 條 本標準自發布日施行。本標準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六月十九日修正發布之第二條附表一、第三條附表二,自一百零八年七月一日施行。

根據這個列表,常使用的β- Carotene是歸類於著色劑,和食用色素在一起,有點匪夷所思。

另外銅葉綠素鈉看一下規定:1. 本品可使用於乾海帶;用量以Cu計為0.15g/kg以下。 2. 本品可使用於蔬菜及水果之貯藏品、烘焙食品、果醬及果凍;用量以Cu 計為0.10g/kg以下。 3. 本品可使用於調味乳、湯類及不含酒精之調味飲料;用量以Cu計為0.064g/kg以下。 4. 本品可使用於口香糖及泡泡糖;用量以Cu計為0.05g/kg以下。 5. 本品可使用於膠囊狀、錠狀食品;用量為0.5 g/kg以下。

看完以後,應該沒概念對吧?「銅葉綠素」依規定可添加果凍、果醬、不含酒精的調味飲料、烘焙食品等類,但不包括使用在食用油。不能加在油裡面,之前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生產的橄欖油遭檢舉不純,檢調搜查調查發現,所生產的橄欖油、葡萄籽油等多種油品疑有不純。其實就是法規沒有搞清楚,但是為何不能加在油裡面????

還有,「苯甲酸」用於醬油做為防腐劑是合法,但就不可用於麵條。

所以這個規定還是挺麻煩的,除了自己好好搜尋避免受罰以外,請教當地衛生局官員,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1. 屬於正面表列,以後不能亂加了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鋅Zinc的八大生理功能

鋅Zinc,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Zn,原子量約為65;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鋅為元素週期表第十二族中的第一個元素。在某些方面,鋅的化學性質與鎂相似,且Zn2+和Mg2+離子大小相似。

鋅為必需礦物質,包含產前生長及產後發育。開發中國家約有二十億的人受到缺鋅症的影響,及其連帶的疾病。若孩童缺乏鋅,將導致生長遲緩、性晚熟、免疫力下降及下痢。在生物化學中,鋅為酵素中廣泛存在的輔酶,例如人體的乙醇脫氫酶(解酒用)。

人體含鋅的總量約佔體重的0.003%,相當於成人體內約有2公克鋅90%的鋅都存在肌肉(60%)與骨骼(30%)中,其餘10%則肝臟和皮膚各佔5%。

鋅的最佳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腸。基本排泄途徑是經消化道由糞便排出。腎臟具有調節功能,會將鋅離子進行再吸收。所以腎功能不良者很容易有高尿鋅症與低血鋅症糖尿病、肝病或慢性發炎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會因腎病變導致體內鋅慢性缺乏,免疫力會變差,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大量鋅會引發噁心、嘔吐、發燒、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減少,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也可能發生運動失調、精神萎靡和缺銅症。因為鋅跟鐵的量會在人體中互相平衡,所以如果鋅補過多,反而會造成缺鐵。

 

生理功能

    1. 維持免疫功能:人體鋅不足會出現淋巴球數量低落、血中免疫球蛋白降低、自然殺手細胞功能減弱、皮膚免疫測試反應降低等狀況,臨床的結果就是肺炎、念珠球菌感染,甚至傷風感冒。
    2. 生長與發育:促進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傷口癒合、毛髮、指甲,以及口腔黏膜等多處位置的修補作用。
    3. 調節基因表現:許多蛋白質轉錄因子的分子中含有鋅指結構,負責與DNA結合,而改變基因的表現功能,是很重要的調控機制。
    4. 酵素組成分:已知的含鋅酵素超過300多種,鋅位於催化中心,或穩定酶蛋白質的立體結構,失去鋅會使酵素失去活性。
    5. 維持味覺功能與促進食慾。
    6. 促進胰島素分泌。
    7. 增強記憶力。
    8. 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

所以缺乏鋅,可能導致以下幾種情況

  1. 疲勞。(所以很多B群一定會加鋅)
  2. 厭食
  3. 味覺異常
  4. 口腔潰瘍、皮膚傷口不易癒合、皮膚脫屑
  5. 脫髮、掉髮
  6. 壓力大、免疫力下降
  7. 頻尿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的每日膳食營養攝取量,男性需要15毫克,女性則需要12毫克,而上限是35毫克。但我們的食物中不可能不補充鋅,許多保健食品的鋅單位劑量都過高,很容易造成過量,建議一天劑量補充10毫克以下。

含鋅量高的食物

  1. 海鮮類:尤其是牡蠣,所以很多男性才會對生蠔趨之若騖,實際上兩顆就可以滿足一日所需,多吃反而會過量,蝦子也是鋅含量不低的食物。
  2. 紅肉:紅肉鋅含量為白肉兩倍,動物肝臟也含有高含量鋅。
  3. 堅果、種子類:吃素者,只能從這裡補充了,例如:南瓜子、杏仁、腰果。這些鎂的含量也不低,鼓勵多多攝取。
  4. 乳製品:起司、優格。優格有益生菌更是鼓勵多吃。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Inositol肌醇

肌醇(Inositol),有人稱之為維生素B8或者維他命M。結構類似於葡萄糖(分子式皆為C6H12O6),存在於所有動植物都中,是動物的生長因子。而早在20世紀40年代,有一些研究證實,缺乏肌醇造成大鼠脫毛,補充肌醇後,毛髮重新長出,於是肌醇得到了一個「抗脫髮因子」的稱號。但這些科學家們並未能闡明其中的作用機制。遺憾的是,之後也鮮少再有人研究肌醇與生髮之間的關係了。

自然界發現的肌醇有四種;其中較常見的是肌肉肌醇及右旋肌醇。人體內的肌醇主要是肌肉肌醇,由飲食代謝後的終端葡萄糖所生成。右旋肌醇在自然界食物含量則相對稀少,但也具備改善人體胰島素反應的功能。 肌肉肌醇的主要作用是增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而右旋肌醇的功能則以促進肝醣的合成為主臨床研究顯示,右旋肌醇可減少胰島素抗性,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是否多少劑量能發揮改善糖尿病的情況,需要更多的實驗證明。

目前的醫學證據指出,孕期高劑量(4000毫克)的肌醇補充,及一般劑量(1000毫克)的肌醇補充,分別對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及低風險群孕婦的胰島素抗性、妊娠糖尿病的發病以及其合併症,皆有明顯改善的作用。

肌醇和生物素,一個是維他命B8,一個是B7,可見兩者關係密切,同為國外防止掉髮的保健食品中常見成分。不同於生物素的是肌醇曾經在網路上瘋傳可幫助不孕症,所以引起大量購買。

另外肌醇對於PCO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多囊性卵巢綜合症有幫助。原因是和同高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有關,如果濾泡內的高半胱氨酸濃度太高,卵子比較不成熟,胚胎品質也較差,懷孕率較低。

五穀雜糧(小麥胚芽、全麥麵包、燕麥)橘子、高麗菜、桃子、葡萄乾、地瓜都含有微量肌醇,動物內臟也有,還好不會像鋅一樣,容易在素食者身體裡面缺乏。

副作用:

有些研究指出如有躁鬱症患者應禁用肌醇,在高劑量(每天超過12g),可能會有噁心、疲勞、頭痛、眩暈、腹瀉、腸胃脹氣等。

以生髮來說,大概每天攝取5mg以上就可以,如果是PCOS大概一天1.2mg。

 

註1:發表於國際知名的新英格蘭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9年的研究發現:86%有生理機能困擾的女性補充肌醇6-8週後,可幫助調節生理機能,調整體質。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