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

黃連(學名: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千萬不要寫成黃蓮。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性味】

苦、寒,無毒。歸心、肝、胃、大腸經。

【功效】

主熱氣目痛眥傷淚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

 

藥理作用

  • 抗微生物和抗原蟲作用:黃連及小檗鹼(Berberine)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對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結核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和福氏痢疾桿菌對小檗鹼易產生抗藥性,但與青黴素、鏈黴素與金黴素之間無交叉抗藥性。黃連煎劑及水浸液對堇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白色念珠菌、星形奴卡菌等14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體外及鼠體內阿米巴原蟲、沙眼衣原體、滴蟲均有抑制作用。黃連素可清血和清肝,是一種緩瀉劑,對許多皮膚症狀都有效,從粉刺到牛皮癬都可以治療。
  • 降血糖作用:黃連煎劑和小檗鹼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小檗鹼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糖原異生或促進糖原酵解所致。對於糖尿病真是福音。
  • 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小檗鹼對富含血小板凝塊的收縮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小檗鹼抑制凝塊收縮後,對尿激酶和鏈激酶引發的凝塊溶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搶救心、腦動脈血栓病人 。
  • 對心臟及血流動力學作用:靜注小檗鹼對犬心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減慢,舒張壓下降,脈壓增加,總外阻力下降,每搏輸出量增加。
  • 抗心肌缺血作用:小檗鹼可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使兔實驗性心肌梗死範圍和程度減少。
  • 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維素能明顯增加小檗鹼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製成的黃谷素口服可對抗大鼠烏頭鹼。冠脈結紮誘發的心律失常。黃谷素抑制延遲外向鉀電流和尾電流是其抗心律失常機制。
  • 對腦損傷的保護作用:腦缺血使腦內興奮性胺基酸如穀氨酸(Glu)大量增多。Ber可明顯抑制Glu誘導的腦細胞C-fos高表達,抑制Glu引起細胞內鈣離子升高。可能是其治療腦缺血性疾病的機制之一。
  • 抗腫瘤作用:小檗鹼不論在體外和體內試驗對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顯抑制作用。黃連對鼻咽癌和宮頸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 毒性:黃連及小檗鹼口服治療量相當安全,小鼠腹腔注射Ber LD50為24.3mg/kg。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癖腹痛下痢,婦入陰中腫痛。」
  2. 《珍珠囊》:「其用有六:瀉心火,一也;去中焦溫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
  3. 《本草正義》)。「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兩得,莫神於此」
  4.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清熱燥濕之力勝於黃芩,可廣泛用於濕熱諸證。因其主入中焦,善除脾胃大腸濕熱,故對中焦濕熱病證多用,尤為治濕熱瀉痢之要藥

 

【注意禁忌】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肺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口服糖尿病藥物𝛂-glucosidase inhibitor

𝛂-glucosidase inhibitor此類藥品被翻譯成甲型醣苷酶抑制劑,這類藥物主要作用在小腸通過抑制澱粉及雙醣類分解,延緩小腸前段對單醣的吸收作用,以避免飯後高血糖值的現象,而達到較平穩的飯後血糖控制,但其它酵素的活性會相對提升,導致小腸後段對單醣的吸收量增加,所以acarbose只會延緩糖分的吸收,對吸收總量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不見得是壞處,不會影響到病患的營養和熱量吸收)。建議隨餐於第一口進食時服用。若使用此類藥品發生低血糖時,必須使用葡萄糖或牛奶來治療。

此類常見副作用包括:脹氣、腹脹、腹痛、腹瀉及腹鳴。主要的原因是腸道裡的碳水化合物被細菌分解發酵(不知道能不能用益生菌來改善),腸胃不適的症狀可以降低劑量或限制飲食來避免,通常症狀會隨著使用時間而減緩。不建議用於嚴重肝腎功能衰竭、腸道阻塞或消化功能障礙的病人。若併用二甲雙胍(metformin)會加重胃腸道之副作用。

因為怕有低血糖現象,如果忘記服用,盡量在病患用餐期間或是用餐完畢立即服用,否則就等到下一餐再服用下一次的劑量。千萬不要一次服用雙倍的劑量。

這類藥物的學名為acarbose(Glucobay®醣祿)、miglitol(Diaben®抑醣)。

 

報告指出嚴重腎衰竭的糖尿病患(creatinine clearance < 25 ml/min),需列為acarbose之禁用族群。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口服糖尿病藥物Meglitinide

Meglitinide類藥物和Sulfonylureas類藥物一樣,都是屬於胰島素分泌促進劑 (insulin secretagogues),這兩類的藥品主要作用為增加胰島素之分泌,Sulfonylureas類藥物和Meglitinide類藥物之作用也有不同之處。 Sulfonylureas類藥物大部分都經由肝臟代謝,代謝產物的藥效將大為減弱,並且和原型藥物一同經由腎臟或膽道排出。所以肝腎功能不佳的病患要特別小心使用Sulfonylureas類藥物。在一隨機開放性試驗研究結果指出,在老年人中使用repaglinide 與Sulfonylureas類藥物相比,較少發生低血糖事件 (Diabetes Care 2006; 29(8): 1918-1920)。

Meglitinides類藥物有repaglinide(NovoNorm®諾和隆錠) 及nateglinide(Starlix®使糖立釋)。兩者皆吸收快速,作用時間短,Onset大概 30 分鐘。建議於飯前 15 分鐘服用。repaglinide 由 CYP3A4 代謝,nateglinide 則由 CYP2C9 及 CYP3A4 代謝,當服用會影響肝臟微粒體酶酵素的藥物(例如gemfibrozil)併用時需加強血糖之監測。

若用餐前忘了服藥,或忘了用餐,則跳過忘記的那次劑量,待下次用正餐前才服用一次的量,切忌一次服用兩次的量。(避免低血糖)

可能發生下列症狀,請冷靜處理,儘速就醫。

  1. 痙攣、嚴重低血糖症狀或昏迷:不可進食任何食物,應立即送急診治療。
  2. 低血糖症狀(虛弱、心悸、冒冷汗、顫抖、昏亂):立即進食含糖食物或飲料,若狀況持續未改善,則應立即送急診治療。
  3. 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發燒、胸痛或呼吸急促:請儘速就醫。
  4. 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便秘、背痛或關節痛:症狀若持續,則請告知醫師(通常症狀輕微且短暫)。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