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洗碗精

環境中的農藥污染,一直是我們的隱憂,之前我雖然提到蔬果應該用清水洗,但是我們的碗盤我還是建議選個好的清潔劑,但是市面上的清潔劑這麼多種,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一定要沒有酒精,酒精雖然是安全的,但是基本上都會用工業酒精的機率高,雖然民眾會想說,酒精很容易揮發,就算殘留在我們的碗盤上,還是很快就會揮發了,應該影響不大。這樣的觀念就徹底錯了,我們在洗碗的時候,很少是戴著手套的,這些物質會直接接觸皮膚,進而吸收到我們的身體裡面,輕微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甚至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如果長期累積到身體裡面,更可能有不良的影響。

我曾收集了市面上的一些洗碗精來觀察,赫然發現有一瓶以環保為訴求的直銷產品,價格貴就不用說了,成分裡面還是有酒精,不知道高額的獎金是不是能跟環保扯上關係。聰明的消費者,不要再被這些鬼扯的話給騙了,真正的環保不需要花大筆銀子的

除了沒有酒精以外,最好也不要有染劑,陰離子介面活性劑(大部分商品的主要清潔成分)。一般的高價直銷清潔用品都是以不含有磷酸鹽為訴求,這種磷酸鹽的成份當我們洗衣服或洗碗時,這種物質就隨著家庭廢水排入水溝,再進入河川、湖泊,造成水中原本正常生長的藻類大量繁殖。當這些藻類死亡後,會被水中的細菌分解,而造成水中含氧量的不足,使其他水生植物無法生存,即所謂的「優養化」。除外,磷酸鹽對人體的傷害也很大,長期使用會刺激皮膚,引起紅腫水泡,甚至滲透到血管中,傷害中樞神經系統。一旦誤食則會傷害味蕾,痲痺器官。噴濺到眼睛,會傷及角膜,損害視力。日積月累毒性會傷害肝臟及免疫系統,甚至導致癌症。

至於之前風行過一陣子的黃豆粉,雖然對身體完全無毒,但是一樣也有優氧化的疑慮,如果要作為清洗碗盤的用途,請將洗滌過後的水收集起來澆花,請勿沖馬桶或者流入下水道。

因為我們的皮膚是屬於弱酸性的,如果能選用中性的洗碗精也是相當不錯的。

結論:許多號稱天然或者是環保的洗碗精,還是用了酒精或是不良的成份,消費者花了大錢,除了養活別人並無實際好處。

 

下一篇醫師上頭版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再論虛不受補

前篇文章嘴破的原因中,提到實火與虛火的問題,詢問過許多的中醫師均有不同的解答,我想這應該是中醫長期被西醫攻擊不夠科學的原因吧,同一種東西居然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經過思考之後,還是認為許清祥醫師所論述較為正確,許醫師認為實火與虛火像是彩虹的圖譜,只是彩虹的兩端,中間並無明顯的界限,通常在許多的症狀中,如果某某症狀多者為實火,少者為虛火。而他自己是測身體中嗜伊紅性白血球的數值來判斷是否為實火虛火。

中醫講究八綱論證,表裡、寒熱、虛實、陰陽。所以可以看到中醫的診斷有所謂的陰虛或者陽虛,這更會讓人搞到頭昏腦脹,以前我們學數學講負負得正,可是陰虛的人可不能夠當成負負得正來看待。在我們簡單的觀念裡,虛的相反就是實,既然實火要用洩的方式,自然虛火就用補的方式,可是怎麼書上又跟你說虛不受補呢?難道虛火要小洩嗎或是小補?

在我之前的文章說過,虛火好像煮沸的油鍋,將冷水投入就會搞的更嚴重。還可以舉另外的例子就是燒開水,當我們燒開水的時候,水越燒越少(虛),但是如果我們要解決水一直越來越少的問題,千萬只能加開水,而不能去添柴火,如果選擇添柴火,就是我們常說的虛不受補。事實上也可以說虛不受補這句話根本是錯的,中醫這句話只是為了方便論述而已。其實不是虛不受補,而是補的方向錯誤而已。中醫講究五行生剋,所以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說法。從這裡如果將水當成母,底下的柴火當成子,就能解釋通了,水越來越少,就補充開水,或者將柴火減少,也能達到減少消耗水的目的。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例如中醫講土生金,而內臟中脾屬土,代表消化系統;肺則屬金,代表呼吸系統還有皮膚(皮膚為肺之表),一般常見的過敏或者蕁麻疹的問題,可以視為肺虛,肺虛則補其母(脾),所以應該使用補腸胃的方式來治療,所以才有使用益生菌來滋養腸胃道的方式,而能夠治療呼吸道過敏或者皮膚蕁麻疹的問題,如果直接採取直接補肺的方式,則可能出現虛不受補的症狀了。這也是可能為何呼吸道的問題,直接針對肺來治療,卻一直達不到好的效果了。

 

下一篇民眾還敢亂吃中藥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H1N1新流感的正確認知

上次寫過一篇關於H1N1的文章後,有許多網友對於新流感還是有許多問題,所以建議大家想要找關於H1N1新流感的資訊可以先上偉大的衛生署網站,裡面有相當多關於H1N1的資料,無論對錯與否,總是可以當做參考。
Q: H1N1新型流感死亡率高嗎?

A :很多人會把H1N1新型流感和之前的SARS聯想在一起,事實上兩者有顯著的不同。SARS傳染力較低,但死亡率高達10%。新型流感極易傳染,但死亡率目前只和季節性流感差不多而已。也就是說民眾不用太擔心。

到目前為止H1N1新型感的死亡率約在千分之一到四左右。低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千分之100。

但WHO警告,H1N1新型流感病毒仍有可能突變成更猛烈的病毒,在全球引起第二到三波流行。正如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是秋天的第二波才致命。所以現在得到新流感的好處就是當第二次大流行時,你已經有免疫力了。

當然在一些高危險族群,產生併發症或死亡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包括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孕婦,65歲以上老人,有潛在疾病者(如 HIV、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免疫抑制患者,肥胖者等。

根據美國的統計,主要病例是集中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25 歲以上發生率低很多,可能是因為學生容易發生群聚。 死亡人數集中在 25~49歲 (41%), 50~64 歲 (24%) 5~24歲(16%),這和季節性流感多半是大於65歲死亡非常不一樣。但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25歲以上死亡率比24歲以下高很多。24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發生的多,但多半是輕症。

簡單來說,主要病例雖然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人,但看死亡率的話,年紀越大死亡率也越高,25歲以上死亡率比24歲以下高很多。25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發生的多,但多半是輕症。所以各位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Q:H1N1感染後會出現什麼症狀?
A:H1N1症狀就和普通流感,甚至一般感冒症狀都很像。不只是發燒,連咳嗽,喉嚨痛, 鼻水都有可能是感染的症狀。

H1N1新流感也不一定會發燒(特別是大人),這就是H1N1最難防治的地方。SARS很好防治,100%會發燒,且發燒後才有傳染力,但流感不然,不一定會發燒,且在發病前一天就已經有傳染力。

台灣H1N1新型流感之因應暨最初61例確定病例之分析。台灣82%的病人出現發燒的症狀,比率較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個案統計為低,也許是人種的差別,不過因為還沒有進一步的研究,所以不能夠給更清楚的比例。

Q1:H1N1新型流感是怎麼傳播的?
A :新流感的感染途徑其實與季節性流感相同,主要由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傳播,也可藉握手或接觸傳染

  1. 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途徑將病毒傳給鄰近的人,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但只要離開病人大於一公尺,或有戴一般的手術口罩,即可有效預防。
  2. 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因此,注重個人衛生及洗手是最重要的!

Q: H1N1新流感有藥物可以治療嗎?
A:目前有Oseltamivir及Zanamivir可用於治療。但切記不可發病前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也不要到藥局購買,無處方簽的購買行為不但危險,也可能購買到假貨。

目前對於快篩試劑陽性的病患,克流感是健保給付的,但因為快篩試劑敏感性僅有4~5成,若陰性還是想用藥,目前要用自費方式(一個療程近一千元) 。H1N1新流感病毒對傳統amantadine及rimantadine等抗病毒藥已有抗藥性。

Q:我需要去買一些增強抵抗力的健康食品來服用嗎?
A:千萬不要,此次H1N1致死的病例不是死於病毒本身,而是死於免疫力錯亂事實上抗病毒的藥物是屬於免疫抑制劑,是讓免疫力受到抑制的,所以坊間一些號稱提昇免疫力的健康食品, 反而會造成免疫力錯亂,更可能提高致死率,這個病毒有點新,不是每個醫療人員都有足夠的知識來應付,可以請教免疫專科醫師或者是感染專科醫師,切勿聽信亂推薦,如果真的是想要吃點東西有安全感,也只能吃特殊的平衡免疫力的產品。

參考資料:
台灣疾病管制局的流感防疫網,其中幾個網頁如下:
1922 防疫專線民眾的常見問題
克流感及流感快速篩檢試劑使用Q&A 2009-08-21
流感速訊 台灣每週的疫情資訊
疾病管制局 H1N1新型流感臨床治療指引(第一版) 2009-08-17
美國 CDC 之 H1N1 新型流感臨床治療指引(中文翻譯)
快速篩檢服務之藥物配置點 2009-08-17
美國 CDC 的H1N1 general information
WHO的H1N1網頁

 

下一篇順勢療法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