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羌活2g、獨活2g、柴胡2g、前胡2g、川芎2g、枳殼2g、桔梗2g、茯苓2g、金銀花2g 、連翹2g、甘草1g、生薑2g、薄荷2g。
【功效】
解表清熱,消腫解毒。
【主治】
傷寒頭痛,瘡瘍初起。
來源:《古今醫鑒》卷十五及醫方集解
此方來自人參敗毒散,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而成。功同人參敗毒散,用於流感初起。
和荊防敗毒散類似:本方加荊芥、防風、去金銀花、連翹。
致力於傳播正確醫學觀念,以期突破媒體的壟斷
by admin 8 Comments
本品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is DC) 和狹葉柴胡(南柴胡) (Bupleurum scorznerifolium Willd) 的根或全草。前者主產於遼寧、甘肅、 河北、河南等地;後者主產於湖北、江蘇、四川等地。春秋兩季採挖,曬乾,切段,生用或醋炙用。同屬植物尚有多種都可入藥。如銀州柴胡 (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興安柴胡 (B. Sibiricum vest);竹葉柴胡 (B. marginatum Wall. ex DC) 等。
柴胡為疏肝解鬱的妙藥,因為柴胡作用於肝膽,而膽是樞機,是身體的關鍵、樞紐;就好像進入房子要從門進入,膽就是門鎖,而柴胡是鑰匙,作用就像鑰匙開啟門鎖一樣,有四兩撥千金的效果,所以稱之為妙藥。
臨床上柴胡常和黃芩並用,尤其在和解劑中這類處方更為頻繁。
【性味歸經】
苦、辛,微寒。歸肝、膽經。
【功效】
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陽舉陷。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含有柴胡之常用方劑:
成分:柴胡含有柴胡皂苷a (saikosaponin a)、柴胡皂苷b (saikosaponin b)、柴胡皂苷c (saikosaponin c)、揮發油、脂肪油、側金盞花醇(adonitol)、柴胡醇(bupleurumol)等成分。
解熱、鎮靜、鎮痛、鎮咳,抗炎,保肝利膽,抗菌,抗病毒,降血脂,抗潰瘍等作用。
用於感冒,咳嗽,肝炎,高脂血症等方面。
陰虛火炎氣升者禁用,需謹慎使用之,建議由專業中醫師處方。
by admin 6 Comments
薄荷屬(學名:Mentha),爲唇形科的一屬,包含25個種[1],其中辣薄荷(M. × piperita)及留蘭香(M. spicata)為最常見的品種。最早期於歐洲地中海地區及西亞一帶盛產。現時主要產地為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英國、巴爾幹半島等;亞洲亦有分布[2],如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等。
【性味歸經】
辛,涼。歸肺、肝經。
【功效】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鬱。
用於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本品兼入肝經,能疏肝解鬱,常配合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理氣調經之品,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如逍遙散。
【文獻別錄】
《新修本草》:「主賊風傷寒,發汗,治惡氣心腹脹痛。」
《用藥法象》:「清頭風,除風熱。」
《本草鋼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癧、瘡疥、風瘙癮疹。」
薄荷醇是薄荷成分之一,是薄荷香味的來源,收集方法為將花、葉、莖、根部等加水蒸餾,然後由蒸餾出來的精油中收集。坊間應用於日常用品及家用品之中的薄荷製品,有不少所採用的是由石油合成的仿薄荷味物質,可能會刺激皮膚。純度高的薄荷醇藥用價值相當高,其香味並不刺鼻,有濃郁芬芳的香氣。
薄荷的其他成分包括薄荷酮、異薄荷酮、薄荷酯類等多種成分。另含異端葉靈、薄荷糖苷及多種游離胺基酸等。
薄荷主要成分薄荷油,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增快ATP合成,汗腺分泌,散熱,而起到發汗解熱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能對抗乙醯膽鹼而呈現解痙作用。薄荷醇等多種成分有明顯的利膽作用。薄荷腦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氣管產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粘液易於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並有良好的止咳作用。1
薄荷煎劑對單純性皰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卡他球菌、腸炎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禁忌
表虛自汗陰虛發熱忌用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