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與鼻中隔彎曲

最近剛好有網友寫信來問關於家中長輩有鼻息肉的問題,詢問是否需要手術?還有一位藥師詢問我鼻中隔彎曲是否可以使用益生菌?所以一併回答。

長鼻息肉不算是罕見的問題,可能是基因關係,東方人罹患鼻息肉偏高。鼻息肉通常與遺傳或者過敏有關,所謂鼻息肉是指從鼻竇長出的贅肉,容易堵住鼻竇開口,引起鼻竇炎,甚至是鼻涕倒流。據統計,約有三至四成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會有鼻息肉,所以如果要預防鼻息肉的產生或者術後復發,治療過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台灣有些醫師甚至是密醫,使用腐蝕性的方式來燒灼鼻息肉,還美其名為電燒。也不見衛生署在管,民眾千萬不要採用這種方式,不但相當危險,也可能因為鼻黏膜被燒壞了,甚至鼻孔沾黏,阻礙呼吸。其實鼻息肉是過敏性鼻炎的結果,而不是導致鼻過敏的原因,所以過敏患者千萬不要以腐蝕性草藥燒灼鼻息肉想要治療過敏,這是不聰明的!

除了手術治療以外,醫師也會處方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雖然成分是類固醇,但是對於全身的影響是很小的,民眾可以不用擔心。至於手術目前已經有很多可以使用內視鏡或者其他微創手術,是相當安全的方式。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手術後,應該注意鼻息肉復發,可以選用特殊的益生菌來服用。

正常人中約有80%的鼻中隔並不是位於居中的位置,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都有鼻中隔彎曲的現象,只不過,多半程度輕微,而且沒有不適症狀。至於鼻中隔彎曲的確可以使用益生菌減輕症狀,但是對於鼻中隔本身卻沒有幫助,不可能吃吃以後,鼻中隔就不彎曲了。這裡要提醒的是鼻中隔除了外力造成的原因以外,也會因為使用藥物不當所造成。

一般常用的抗組織胺中,有分為單方和複方。單方的可以治療流鼻水,複方的有加入Pseudoephedrine(偽麻黃素),讓鼻塞的效果更好。但有些醫師或者藥師因為懶惰或者不願意準備兩種藥物,也常用複方的含有麻黃素的藥品使用在僅有流鼻水的病患,長久以往,會造成鼻血管彈性降低,甚至造成更容易流鼻血。如果病患因為耐藥性而不得不使用越來越高的劑量,這時候對於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過旺者容易引起心跳加速、心率紊亂及血壓上升等情況。

結論:鼻息肉或者是鼻中隔彎曲都要小心使用藥物

 

下一篇高蛋白的壞處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妥瑞氏症

妥瑞氏症和舞蹈症都是一種罕見疾病,也可以上妥瑞氏症的網站參考,而妥瑞氏症最早的記錄在1825年,由一位法國神經科醫生Jean-Marc Itard首度將妥瑞氏症描述下來,當時Itard正在照顧一位從7 歲開始發展出聲語型抽筋的貴婦。由於抽筋使她無法控制的發出尖叫聲和咒罵聲,因此她被送往隔離。 在Itard 首度紀錄妥瑞氏症的六十年後,神經心理學家Edouard Brutus Gilles de la Tourette (出生於 1857; 死於 1904) ,於 1885 年詳盡的紀錄許多抽筋病患的病徵。 其中也包括Itard所研究的法國貴婦。

妥瑞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運動疾病。妥瑞氏症的病徵通常在18歲之前出現,可能在7歲半左右發作。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臉部抽筋,例如:眨眼睛。這些症狀是無法自己控制的。妥瑞氏症是無法透過治療而痊癒的,病患終其一生都要和這個疾病相處。

患者會不自主地出現重複性動作,例如臉部和脖子的肌肉抽動、不斷眨眼睛、聳肩膀、以及一些像是演戲般誇張的臉部動作。或是重複發出一些聲響,像是清喉嚨或無意義的聲音,也可能突然大聲尖叫等等。

雖然有一些治療方法,但至今仍無法使妥瑞氏症痊癒,病患終其一生都要與其症狀共處。妥瑞氏症的病人壽命和正常人相同,智商也不受影響。而且很大部分的病患症狀很輕微,對於工作也沒有太大影響。

妥瑞氏症的患者可能會合併其他的症狀,例如強迫症、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睡眠異常等其他問題,會影響到學習。在兒童心智科的治療上都需要合併處理。

目前治療妥瑞氏症的藥物有好幾種,例如;Haloperidol(Haldol)、Pimozide(Orap)、Fluphenazine(Prolixin)、Clonidine(Catapres),但是這些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無法將妥瑞氏症完全治好。也會有一些副作用,像是憂鬱,想睡,容易疲倦以及體重增加。

 

下一篇有機蔬菜標示不實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