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草

咸豐草,英文名稱:Smallflower Beggarticks,別名:小白花鬼針、赤查某、南方草、同治草、刺針草。分布廣泛,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原野、路旁皆可見到它的蹤影。

用途: 1. 食用:咸豐草的莖葉皆可食,趁其未開花前,摘取幼嫩的部分便可炒食。
2. 藥用:咸豐草是著名的民間藥草,有消炎、清肝、解熱的效果,民間常會用它來煮青草茶,是夏季很好的涼茶材料。

性味:甘、淡、平。

效用:清熱,解毒,散瘀。治感冒,咽喉腫痛,黃疸,跌打。

大花咸豐草原產南美洲的智利(或太平洋諸島),四季都開花。它被引進台灣的歷史背景,處於台灣蜂農經營困難,即使政府有補助秋冬季餵蜂的蔗糖,依然不足。寶島台灣雖植物種類豐富,蜜源理應眾多,但許多花朵冬季就枯萎了,使得蜜源中斷。於是蘆洲一位蜂農李錦洲嘗試尋找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台灣開花、花粉又多的植物。澳洲養蜂會議上,他從日本養蜂戶交流中得知沖繩有大花咸豐草,花蜜產量與花粉不但不少,還能在台灣一年四季都開花。養蜂界人士認為,他於1976年帶回種子,並開始大量種植於新北市的蘆洲一帶。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咸豐草,它主要的功能它有所謂的清熱、解毒、消暑、解口渴、散瘀、利尿、子宮炎的功效。還能治療細菌感染發炎、糖尿病與腸胃道疾病

中研院楊文欽帶領的研究團隊研發糖尿病新藥,已經耗時16年時間,終於在咸豐草的成分當中,找出一種稱為聚炔類化合物,簡稱CP的成分,可以增加生物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且保護胰島細胞,這個發現讓研究團隊非常高興,因為足以翻轉糖尿病的治療機制1

文獻指出,咸豐草內有許多化學結構不同的植物二級代謝物,包括黃酮類、苯基丙酸類、聚乙炔類等。值得注意的是,咸豐草的甲醇萃取物與聚乙炔類在第二型糖尿病鼠模式中有降血糖活性的功效。

婦科感染的保健品,如果加入咸豐草,可以利用其抗發炎的作用,加上利尿的功效,還有中醫清熱解毒的看法,可以讓病患迅速恢復健康。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桑葉

桑葉應該是許多小孩童年的回憶吧,相信大家應該都養過蠶寶寶,雖然小小一隻,可是每天要吃不少的桑葉,有時候還得大街小巷的找呢。沒想到最近商人也開始盯上這個成分,宣稱可以減肥啥的,至於是否真假,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減重食品新寵兒—「桑葉茶」,真能調整體質加減重?還是購買之前得要停看聽?

最近是看到有廠商宣稱桑葉可以治療糖尿病,天呀,感覺上能治療糖尿病的植物成分真的好多,例如:巴西蘑菇、蘆薈、硫辛酸、西洋參和人參、、洋車前子、苦瓜、奇亞籽、吡啶甲酸鉻、肉桂、輔酶Q10、葫蘆巴、聚葡甘露糖、武靴葉、鎂、仙人掌、大豆、甜菊。感覺起來,好像每一個成分都能治療糖尿病。

 

冬桑葉又名霜桑葉、晚桑葉、老桑葉。為晚秋至初冬經霜後採收的桑葉。以葉大而肥、色黃橙者為佳。炒桑葉為桑葉用文火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攤晾入藥者。炙桑葉又名蜜桑葉。為桑葉用蜂蜜炙後入藥者。

功效分類:祛風藥、凉血藥。性味:味苦、甘、性寒
歸經:歸肺經、肝經
功能:清肝養肝、疏散風熱、清肺、明目
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发、汗出惡風、咳嗽胸痛、肺燥乾咳無痰、咽乾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

桑葉粥

組成:桑葉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桑葉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連續3-5天。
功效:疏風清熱,清肝明目,清肺潤燥。
主治:適用於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乾痛,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

桑葉涼茶

配方:桑葉2片,檸檬1片,蜂蜜5毫升,綠茶適量。
用法:取250毫升開水泡茶,晾涼,濾去茶葉備用,桑葉洗淨,放入鍋中,煮沸晾涼。將桑葉水倒入茶葉水中,加蜜、檸檬片,拌勻後加冰飲用。
功效:提神潤膚,營養健身。
來源:民間驗方。

桑葉豬骨湯

材料:鮮桑葉300克、豬骨(豬月展也行)500克、蜜棗3顆。
做法:桑葉洗淨瀝乾水份,豬骨洗淨備用;瓦煲注入清水,放豬骨與蜜棗用大火同煲至滾,然後放入桑葉煲1小時左右,見湯濃便可調味即可。
提示:可加入適量的桂圓肉及枸杞子,但須在湯好前的15分鐘前放入。加入圓肉可補氣安神,加入枸杞子可明目補腎。

《本草綱目》:「桑有數種,有白桑,葉大如掌而厚;雞桑,葉花而薄;子桑,先棍而後葉;山桑,葉尖而長。以子種者,不若壓條而分者。桑生黃衣,謂之金桑,其木必將搞矣。」 「治勞熱咳嗽,明目長髮。」時珍曰︰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看了一些古代文獻,好像真的有記載桑葉對於糖尿病的功效,只是不曉得臨床效果如何?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茴香

茴香(學名:Foeniculum vulgare,英語:Fennel),也被稱為小茴香、甜茴香。為傘形科茴香屬的開花植物種[1]。原產於地中海沿岸與東南亞的原生種,但目前已廣泛被種植在世界許多地方,特別是在海岸附近乾燥的土壤。

茴香得名是因為能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名“茴香”。有趣的是孜然也稱作小茴香,但是兩種東西是不一樣的,雖然可以當做香料。常用的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八角、桂皮、丁香、小茴香。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

【功效】

散寒止痛,理氣和中。

【文獻別錄】

《新修本草》:「主諸痿,霍亂及蛇傷。」
《日華子本草》:「治乾腳氣并腎勞頹疝氣,開胃下食,治膀胱痛、陰疼。」
《本草衍義》:治膀胱冷氣及腫痛。亦調和胃氣。
《藥類法象》: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搗細用。
《本草綱目》:小茴香性平,理氣開胃,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熱,多食傷目,發瘡,食料不宜過用。

【現代藥理研究】

  1. 小茴香對刺激性腹瀉有止瀉作用。
  2. 小茴香有雌激素作用,可增強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皮層及卵巢功能。
  3. 小茴香葉的熱水提取物可使血壓顯著降低而不影響心率和呼吸頻率。
  4. 小茴香的水溶性類黃酮有很好的抗突變作用和促進DNA修復的能力。
  5. 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