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催產素能讓宅男不再怕社交嗎???

前些日子在新聞看到一篇關於催產素的文章,說害怕社交的人有福了,瑞士科學家發現,吸入催產素這種「愛情荷爾蒙」以後,人腦杏仁核部位活動會降低,因此可望克制社交恐懼症;而目前相關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效果很樂觀。

催產素有「抱抱化學物質」(cuddle chemical)之稱,是天然荷爾蒙,經指出可以促進社交關係、產婦分娩還有性愛之愉悅。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蘇黎世大學鮑姆賈納博士表示,這是科學界首次揭露催產素發揮作用時,腦部有什麼變化,科學家發現,催產素在社交場合效果很明確,似乎紓緩了人的恐懼。蘇黎世大學團隊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於最新一期《神經元》期刊。

「英國廣播公司」廿二日報導,以往的研究已發現,受測者以鼻噴器由鼻腔吸入催產素後,參加「信任遊戲」時會太相信信託對象,不生戒心,以至於錢財被騙的風險較大。

蘇黎世大學團隊進行最新研究時,也要求受測者參與「信任遊戲」,同時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術掃描他們的腦部。學者發現,催產素會抑制腦部兩個原本充當天然「防衛牆」之區域的活動。

第一個便是杏仁核,即腦部處理恐懼與危險的部位;第二個是紋狀體,是腦部憑著過去回饋而指引未來行為的地帶。

深受社交恐懼症所苦的人,腦部杏仁核極其活躍。鮑姆賈納的同事漢瑞奇已展開研究,讓有社交恐懼症者接觸催產素,對照組則使用安慰劑,但兩組受測者都佐以認知及行為療法。實驗雖還在進行,但鮑姆賈納表示,早期的跡象顯示催產素的功效很可觀。

鮑姆賈納博士表示,催產素可能還可以用來治療有孤獨症的患者;孤獨症病患也害怕社交場合,與人互動時也有困難,所以催產素幫得上忙的機率很大。

美國羅格斯大學心理學家戴加多表示,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對了解心理疾病有深遠的意義;雖然一定程度的戒心對保護人免受傷害有幫助,但是要維持長久關係,能夠「寬恕並遺忘」是最重要的一步。

 

下一篇腸病毒的預防和治療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腸病毒的治療與預防

最近腸病毒又開始肆虐,已經傳出有死亡病例,腸病毒有什麼可怕呢??為什麼腸病毒會引起這麼嚴重的後果呢?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腸病毒吧!!

腸病毒臨床上會引起許多種疾病,因為很多是沒有症狀,有些只有發燒或者和一般感冒症狀很像,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等.也因為如此,常常讓醫師產生誤判,延誤治療的時機.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屬於RNA病毒,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共3型、克沙奇病毒共29種、伊科病毒共30型及腸病毒等60餘型,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如果依據基因序列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可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

在所有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台灣在十幾年前也曾經流行過,此次的流行已經過了十多年。比較特別的是,雖然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感染腸病毒71型後,發生神經系統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但是嚴重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併發症,有的則像1998年台灣的流行一樣出現死亡病例,包括保加利亞、匈牙利、馬來西亞、日本都有過類似的情形,其可能的危險因子尚待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

腸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而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所以不用擔心有動物來傳染,腸病毒主要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就是最好的預防腸病毒的方式.

遺憾的是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醫師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讓身體自己的免疫力來殺死病毒,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至於中醫也有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方可供參考,可用生甘草2錢、紅棗1錢、薏苡仁10錢、薄荷0.5錢、魚腥草3錢、白茅根5錢、板藍根3錢及滑石6錢.還有益氣健脾湯也是相當有效的.

參考資料:「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簡介、腸病毒流行期間,父母如何照顧新生兒」影片( 國語 )( 台語 )( 客語 )[realplay格式]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