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和四神湯的差別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說有人喝四物湯居然頭頂長出細毛,其實這文章一點也不奇怪,本來四物湯就是補氣行血,只有不懂的人才以為只能給女生吃,傳統中醫認為,「髮為血之餘」,如果血不足,毛髮當然長的不好,我們可以從髮質好壞,察知血液盛衰盈虧。要氣血充足,毛髮才會潤澤。以中醫的觀念,這些「雄性禿」疾患在服用四物湯加減之方劑後,可以達到補血效果,幫助毛髮新生。容易掉髮的人應多吃綠色蔬菜、葡萄、櫻桃、蘋果等補血類蔬果

講到四物湯,我想起我平常很喜歡吃的四神湯,這四神湯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四神湯應該名為四臣湯,涵義有「善解」、「包容」、「知足」、「感恩」。台灣民間常用四神湯,有蓮子、淮山、薏仁、當歸,這四味藥,在中藥中稱為”四臣子”,閩南語發音一轉換就變為四神了,這四種食材都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可以治療脾虛、脾陰不足,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拼命吃卻不長肉的人。為了美味,商家會加上豬小腸一起煮,也有中醫以形補形的觀念,所以這個食療方,完全是可以幫助消化吸收,而且由含高量澱粉性味甘平的藥物所組成,可以作為長期藥膳,而無副作用,但長期便秘者不宜食用。

四物湯和四神湯最大的差別在於四物湯雖然都是常見中藥材,但還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服用,最好能夠請醫師把脈問診,確定不是所謂燥熱體質,否則常吃四物湯也可能造成經期混亂。有子宮肌瘤者更是不適合服用。而四神湯屬於一般藥膳,倒是可以自行烹煮,調養身體。

附註:在網路上搜尋四神湯想要寫新文章的時候,居然找到這樣一篇文章,實在覺得Google的搜尋要加強一下了。

 

下一篇EBV病毒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三伏貼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觀念的產物,雖然也有部分醫師提出三伏貼的觀念已經落伍,甚或是錯誤,但是民眾還是對於三伏貼寄予厚望,雖然三伏貼非常火紅,但是很少人去追蹤它的效果,所以到底三伏貼是正確或是錯的觀念,我無法斷定,不過夏病冬治這個觀念卻是很重要的,可惜在台灣有這樣觀念的並不多,所以還是來介紹一下三伏貼好了.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其源自於清朝,是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的原理,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主要的適應症是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在夏天沒有發作的時候來治療,等到秋冬容易發作的時候就可以不容易發病.

三伏貼和西醫治療過敏性鼻炎是否有出入呢?

西醫的治療原則有幾點

  1. 良好的飲食控制及避免接觸過敏源
  2. 藥物或者益生菌治療。
  3. 減敏治療。

這些方法通常價格上比較高一點,如果是服用抗組織胺的話,雖然便宜,但是副作用令人擔心,所以中醫「三伏貼」的治療方式,就能夠打動某些人的心,加上中醫本身就有許多強烈的支持者,所以三伏貼也就充滿各個中醫診所了。

三伏貼的日期到底是哪幾天呢?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所以每年的三伏日都是不一樣的喲.

三伏貼每次敷藥的時間以 6-8 小時為限,貼藥的時間不宜過長,當然更不可以貼了去睡覺以免皮膚受傷。因為貼的藥物每家中醫都有自己的處方,所以過敏的症狀也不同,當然因為沒有確切的比例可以參考,但是這絕對不是正常的現象,少數中醫師想藉此蒙混過關,如有嚴重過敏症狀,應該立即取下藥丸並且就醫。

下一篇慢性處方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八寶粉

我因為在Babyhome當駐站藥師,所以都會遇到很多新手媽媽提出的問題,最近好幾個媽媽同時問到,是否應該給小嬰兒吃八寶粉,於是我乾脆在這裡做個說明吧.

八寶粉或者稱為八寶散,早期的八寶散皆以名貴藥材調配而成,但是因為現在熊膽已被禁用,麝香使用也設限,而牛黃價位又相當昂貴,所以一般在中藥行所購買的八寶散成分都不相同(例如有業者以豬膽取代熊膽),也因為無能的政府根本對這些業者自行調製的藥散放任不管理,所以消費者根本無法得知,究竟買到的八寶散含有哪些藥材。台灣發生幼兒曾發生使用八寶散致死案,即因不肖業者以油漆用的鉛丹,代替昂貴的硃砂而造成的悲劇。生活在台灣得自求多福.

許多人常問八寶散中含有硃砂是否就是汞中毒的原因,八寶粉中有犀角、牛黃、麝香、珍珠等數味中藥,硃砂所佔比例極少,根本產生不了傷害,如果是標準的製造過程是絕對不會產生中毒事件。

但是如果製造過程、品管出了問題,就可能有汞、鉛污染的疑慮,而目前鉛中毒的機率比較大,汞方面的研究則比較少。追究原因,八寶粉中的「硃砂」,被不少廠商改成較便宜的「紅丹」(含鉛),是最重要的因素。中藥八寶粉誤含重金屬汞、鉛是有可能的事實。

會使用到八寶粉是因為初生嬰兒常會哭鬧不停,家中長輩會用八寶散塗在小孩口中,讓寶寶安靜下來,效果明顯又快速,但是卻有中毒的危險。事實上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一直在宣導,對於6歲以下幼兒,家長不可自行給予成藥,生病還是要由醫師診斷給藥。

小孩子出現哭鬧不安等症狀,可能會因為脹氣、消化不良等,其中又以脹氣最為常見,父母可以改變餵食方式,或餵完奶後幫寶寶拍背打嗝消除脹氣,更嚴重者可能是腸套疊,如果單純用八寶散掩蓋病情可能會有嚴重。

別自行濫用「育嬰秘方」
早期醫療資源有限,小兒夜間哭鬧不安,這類「育嬰秘方」就成為老一輩常用的方式;不過現今中、西醫療資源豐沛,就醫便利性提高很多,家長沒理由再自行濫用秘方,應遵循正確的醫療程序,才能真正維護下一代的健康。

 

下一篇免疫系統的簡介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