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

如果腎臟功能受損,而且無法恢復到原有正常的功能,我們稱之為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慢性腎臟疾病分為五個階段;

慢性腎臟衰竭分期是以腎絲球過濾率GFR來當做指標,GFR正常時約為100 ml/min/1.73 m2)
第ㄧ期:腎功能正常微量蛋白尿GFR:≧90 ml/min/1.73 m2。半年追蹤一次。
第二期:輕度慢性腎衰竭GFR:60~89 ml/min/1.73 m2。半年追蹤一次。
第三期:中度慢性腎衰竭GFR:30~59 ml/min/1.73 m2。三個月追蹤一次。
第四期:重度慢性腎衰竭GFR:15~29 ml/min/1.73 m2。三個月追蹤一次。
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GFR:<15 ml/min/1.73 m2。二週至四週追蹤一次。

於一般的情況下,肌酸酐的廓清率(clearance)應與腎絲球過濾率(GFR)成正比,但腎絲球過濾率會受體內水量多寡的影響,且大約14%的肌酸酐經由腎小管的主動分泌排除,因此肌酸酐的廓清率並不能代表腎絲球過濾率。
第一第二階段( 正常或輕度慢性腎病)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60%以上,會出現夜尿或者血尿、尿蛋白或水腫等症狀。
治療及注意事項:

  1. 持續門診追蹤、藥物治療,運動及規律生活、不熬夜、不抽煙、不喝酒。
  2. 血糖控制:飯前<110mg/dl;飯後<140mg/dl。
  3. 血壓控制:130/80mmHg以下。
  4. 飲食調整:低鹽、低油、低糖。

第三第四階段(中重度腎病變)
腎臟功能約正常人15~59%,可能會出現泡沫尿、疲累、頭昏、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皮膚癢、骨頭酸痛等症狀。治療及注意事項:

  1. 運動及規律生活、不熬夜、不抽煙、不喝酒。
  2. 治療貧血:鐵劑及紅血球生成素注射
  3. 預防骨病變:高磷飲食限制
  4. 改善水腫及水分蓄積
  5. 飲食注意事項:鹽分攝取每天6~8克;蛋白質每天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8~0.6克蛋白質;避免攝取高磷食物(花生、核桃等堅果類及優格等酵母類)、補充鈣質,預防腎骨病變。
  6. 自我心理調適:積極主動配合醫療
  7. 切忌濫服藥物及迷信偏方

第五階段(末期腎臟病)
腎臟功能剩正常人15%以下,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高血鉀、心律不整、臉色蒼白、食慾不振、水腫等症狀。治療及注意事項:

  1. 治療貧血:鐵劑及紅血球生成素注射
  2. 減輕心肺積水及呼吸喘減少水分攝取,每天可攝取總水量約為前一天總尿量+500cc的水。及酌量使用利尿劑
  3. 改善食慾不振及噁心
  4. 配合飲食及藥物預防高血鉀、高血磷
  5. 低蛋白飲食:鹽分攝取每天少於6克;蛋白質不超過每公斤體重×0.6克;避免攝取高鉀食物(蔬果汁、肉湯、瓜類水果等),預防高血鉀。
  6. 當不適症狀無法由飲食及藥物控制時,則需藉由透析治療改善。

如果在慢性腎病初期第一第階段,適當使用一些可以幫助身體排除廢物的藥物,能夠減緩慢性腎病越來越嚴重.也可以不那麼快洗腎

 

下一篇慢性腎衰竭的人能避免洗腎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慢性腎衰竭的病人能避免洗腎嗎

洗腎這個名詞,對於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慢性腎衰竭的病人,最想知道的就是是不是可以不用洗腎,洗腎病人雖然還是正常的活下去,但是對於生活品質的破壞和影響,是正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台灣因為健保制度設計的問題,導致洗腎病人每年增加的比例世界第一,不知道有多少病人是不需要洗腎,而冤枉做了黑心醫師的搖錢樹,當然也有些病患是誤信第四台或者一些黑心藥師的推薦,而買了所謂的保健腎臟的藥品,而這些藥品裡面有些因為含有大量的類固醇,而讓病人需要提早洗腎.

在台灣,慢性腎衰竭CKD或者是尿毒症,最常見的原因通常都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第二是糖尿病,第三則是高血壓,這三種疾病引起的慢性腎衰竭CKD占了大部分,通常檢查的時候,只要血清肌酸酐大於正常值,就表示病人的腎臟功能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且每一個病人腎功能惡化的速度都是固定的,但是如果病人不乖乖就醫,而迷信偏方的話,則速度會變快,如果控制好的話,可能數十年才變成尿毒症,也就是說該病人在有生之年都不需要洗腎,因此就腎臟科醫師的眼光看起來,該病人已經可以算是「痊癒」了。

但是究竟有什麼治療方法這麼神奇,可以使慢性腎衰竭病人CKD免於洗腎呢?當然不是換腎臟,如果得到慢性腎衰竭CKD,應早期去看腎臟專科醫師,並與醫療人員密切配合,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法如下:

  1. 避免下列可能惡化腎功能的因素:濫用藥物是最重要的,通常濫用不明藥品,或者服用感冒藥水上癮,都是常見的問題。
  2. 低蛋白質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公克的高生理價質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質、蛋、乳等)。以減少腎臟負擔.
  3. 若有高血壓、心臟衰竭或嚴重水腫,則必須攝取低鹽飲食(每天3公克食鹽).
  4. 若有少尿(尿液每天少於500毫升)及嚴重腎衰竭,則必須攝取低鉀飲食。
  5. 治療原發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免疫性腎小球腎炎等。
  6. 嚴格控制高血壓:若蛋白尿每天大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25/75mmHg,若蛋白尿每天少於2公克,則治療目標為130/85mmHg。
  7. 若尚未嚴重腎衰竭(例如:血清肌酸酐小於4mg/dl),則可以使用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第一型受器抑制劑治療。
  8. 降低蛋白尿:控制高血壓及血管張力素轉換脢抑制劑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9. 可使用特殊活性碳來清除血液中的廢物.

總之,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在最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醫學界對於此症也不像以前那麼悲觀了,現在的腎臟科醫師已經可以更積極的治療這些病人,最近有一種新藥已經拿到許可證,可以延緩慢性腎衰竭CKD的進展,可惜健保尚未給付。

 

下一篇大腸激躁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抗生素常見的錯誤觀念

抗生素這個名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也算是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也有人稱之為消炎藥,但是麻煩就出在這兒,如果是大家都懂或者都不懂的東西,大家不會害怕,反而是一知半解的觀念就很麻煩,很多人只要一聽到抗生素,就會認為那是對身體不好的東西,如果醫生的處方裡面有抗生素,病患肯定是能少吃就少吃,今天高藥師要跟讀者來介紹一下抗生素.

我認為這些讓人害怕的觀念,實在是翻譯的名詞不好,抗生素的原文是Antibiotics,如果按照字面翻譯,的確是抗生素沒錯,但是如果要完整的翻譯應該翻成”殺菌的物質”,當然這裡的細菌是不論好壞都殺的,就是因為這樣,有時候抗生素不分青紅皂白把身體的好菌也給殺了,病患會產生腹瀉的症狀,敏感的病患就以為抗生素會傷胃,可能不敢吃或者要求醫生開胃乳片,其實這都是錯誤的觀念,胃乳片不但不會保護胃,甚至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所以現在健保局也停止給付胃乳片了.

病患常常問的問題就在於消炎藥到底應該吃多久,基本上來說,任何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療程,但是病患常用自己的感覺來判斷疾病是否治癒,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去拔牙,剛開始有點痛,這時候醫生開了抗生素,病人會乖乖的吃,但是吃了兩包,覺得不痛了,就不肯乖乖吃藥了;又例如我們最常見的感冒,有些病人會抱怨,怎麼三天兩頭老是感冒,重點就在於病人常常覺得感冒的症狀消失了,就不必再吃醫生開的藥了,但是實上,細菌只是暫時被抑制而已,並沒有完全消失,如果病人沒有把藥乖乖吃完,等到細菌又繁殖到足以致病的數量時,細菌就像卡通裡面的皮卡丘會進化成雷丘一樣,就必須使用更強的抗生素來對付,最近已經出現了所有抗生素都無法對付的細菌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還是得聽從醫師的指示,乖乖把藥吃完.

對於大家常懷疑抗生素會傷到肝臟或者是腎臟,也讓病患在服用抗生素的時候,心裏老是不踏實,其實現在的科學進步,以前一些副作用大的抗生素,醫生們已經慢慢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產品.而且我們吃的雞鴨魚肉所含的抗生素,遠比你看病所吃的抗生素為多,所以大家完全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至於消炎藥(抗生素)和消炎止痛藥也是大家常常搞混的兩種藥,消炎止痛藥的原文是Non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完整的翻譯應該是非類固醇消炎藥,中文雖然都是消炎,但是前面的消炎藥的炎是有細菌的發炎,後面的消炎止痛藥的炎,是沒有細菌的炎.舉例來說,如果去拔牙齒或者手被割傷了,這種就是有細菌的炎,如果是老人家常患的退化性關節炎,就是沒有細菌的炎;所以下次骨頭酸痛可千萬別自己自作聰明跑去藥局買消炎藥吃喲.

還有病人常常問到如果上次看醫生吃剩的藥,下次生病的時候可不可以再拿來吃呢??其實這裡還是老觀念,病人不應該自己判斷生病的症狀,有些疾病連醫生都會誤診,何況是民眾本身呢??除非是在很緊急的情況下,例如半夜實在找不到醫生,或者是在荒郊野外,可以吃一包救急,否則都應該就醫,讓醫生來判斷該給哪種藥,千萬不要自己當起密醫來喲!!

 

下一篇治療香港腳的藥會傷肝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