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性食道炎的飲食

逆流性食道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許多上班族尤其是壓力大的族群,更容易被這樣的疾病襲擊,如果得到這種疾病,除了就醫治療以外,日常生活的飲食也需要特別注意,以下高藥師就為你介紹一下該如何正確的飲食。

一.飲食習慣:避免食用下列食品

  1. 柳橙汁、葡萄柚汁和蕃茄汁
  2. 油炸或高脂肪食品
  3. 辛辣食物
  4. 酒、菸及咖啡
  5. 太甜之食品如巧克力
  6. 高鈣牛奶
二.食物以清淡或者易消化為原則,例如嫩而去莖梗的葉菜類,去皮去籽的水果,肉類以嫩而無筋的瘦肉為主。
三.如果也伴隨消化不良,也要避免改變胃腸蠕動的食物,如巧克力、糯米、甜食;多吃青菜水果。
四.宜多攝取低脂、高蛋白質、含纖維的食物
最後還要提醒正常的飲食起居,不要熬夜對治癒逆流性食道炎會有很大的幫助。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潰瘍性結腸炎

在腸胃道的潰瘍當中,較為人熟知的就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但是結腸的潰瘍在台灣的病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發炎部位多發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但也可能發生在全大腸。較常發生在24-40歲的年輕人,偶而也有到老年才發病;女性罹病率略多於男性。大多數病患在治療緩解後會再復發而成為慢性。實際上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一百倍,但因為結腸炎很容易被誤為痔瘡或腸胃炎,如耽誤治療時機,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而需切除,還有敗血症的生命危險。

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原因目前不明,最可怕的是初期症狀與痔瘡和胃腸炎相似,以血便和拉肚子最常見,讓很多病患失去警覺性,甚至有患者自行服用成藥止瀉了事,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發展成一整段的腸子潰爛。

罹患潰瘍性結腸炎而長期拉肚子的原因,是大腸黏膜已發炎潰瘍,大腸黏膜無法吸收水份而形成腹瀉,由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輕重程度不一,往往因為結腸黏膜潰爛導致血便現象,如果長期血便未能改善,最好能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幾種:最常見是腹瀉,再來是腹痛,發生的部分多半在左下腹和左腰腹部﹔還有會出血﹔厭食的比例也很高。如果有這方面的症狀出現的話,建議不妨到大醫院檢查一下,不要自己在藥局亂買藥吃。

目前的藥物治療可分為幾種,除了抗生素,還有類固醇以外,也有一種新藥,效果相當不錯。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日常生活的照顧也很重要。

  1. 醫師開的藥要乖乖吃,避免自行停藥或者減量服用。如果有開類固醇的話,要注意副作用:如月亮臉、水牛肩、全身水腫、消化道潰瘍、免疫功能降低致易感染等。
  2. 食物最好選低脂肪、高纖維飲食原則,並應限制乳製品、排除可可、巧克力、柑桔果汁、過冷過熱、酒、含碳酸飲料及產氣性食物等。
  3. 讓心情保持愉快、不要太累並減輕壓力。
  4. 尋求資訊與支持:可與醫護人員詳談取得資訊或參與慢性病支持團體。
  5. 急性發作時,應迅速就醫治療。

 

下一篇山桑子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胃潰瘍可以根治嗎

胃潰瘍不難醫治,但是要做到不復發卻不容易,許多人一直重複的得到胃潰瘍,會懷疑是否因為沒有找到好的醫師或者沒有吃到比較好的藥,實際上胃潰瘍的預防比治療重要很多,為什麼許多人一但得了胃潰瘍以後,就會不斷的復發呢?就是因為胃潰瘍或者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都是因為生活型態或者是壓力造成。如果外在的因素不改變的話,就算是吃藥治療,也是不能根治的。

治療胃潰瘍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三合一療法,所謂的三合一療法就是使用兩種抗生素加上一種治療潰瘍用藥,主要可以殺死胃幽門螺旋桿菌,但是現在除了用殺菌的方式,也有科學家建議使用蔓越莓來降低身體內的胃幽門螺旋桿菌,三合一療法臨床上胃潰瘍需要六到八週,十二指腸胃潰瘍需要八週。

常見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方法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侵入性的療法有組織學的方法,細菌培養法,還有切片尿素法,而非侵入性療法有碳13尿素氮呼氣試驗法,或者抽血檢驗抗體。

胃潰瘍的飲食只要把握幾個原則,也可以降低復發率的。

  1. 進餐時需細嚼慢嚥,千萬不可狼吞虎嚥,飯後可以稍做休息以後再開始工作
  2. 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3. 對於營養的攝取不可偏廢,不可以因為喜好而偏食,避免澱粉類含量高的食物,牛奶也少喝。
  4. 菸酒以及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也盡量少喝
  5. 切忌不可熬夜,一定要有規律的生活,還有保持良好的心情。
  6. 多吃蔬菜多喝水,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如果能夠多攝取優酪乳,多多補充腸道益生菌。

 

下一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不同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