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

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其功能類似女性雌激素,所以又被稱為植物雌激素,它最特別的地方是它同時具有女性荷爾蒙的「拮抗劑」或「微弱同功異質體」兩種效果。至於大豆異黃酮是否有效果,實際上爭論頗多,幾乎各有一半持贊成和反對意見,但是因為吃大豆要達到足夠攝取的量是不夠的,所以才有相應的健康食品出現。

至於山藥,我們來看看它的記載:古名薯蕷,補脾肺、濇精氣。色白入肺,味甘歸脾,入脾肺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陰不足則內熱,補陰故能清熱。」。據《本草綱目》記載,山葯性味平、甘、無毒,有益腎氣、強筋骨、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治泄精健忘等功效,是一種上等的保健食品及中葯材料,在東南亞一帶自古被廣泛地作為醫療食補之材。

現代科學分析,山藥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其所含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的重要功能,該成分在治療中佔有重要位置。

山藥也含有皂苷等成分,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可促進干擾素(interferon)之誘生與T淋巴球細胞數之增生,與靈芝,黃耆,菇類,人蔘等食物相似。另可消除蛋白尿、抑制細胞突變及降低膽固醇等。

山藥也含有水溶性纖維即甘露糖(mannose),食後亦有飽足感,可以用在代餐減少熱量攝取,適合減肥或糖尿病患食用。含副腎皮質荷爾蒙可促進胰島素正常分泌,預防糖尿病。

而山藥會與荷爾蒙有關,是因為皂苷(Diosgenin)可作為體內生成荷爾蒙的前驅物,並不是直接產生女性荷爾蒙,所以無須擔心。 亦有報告說,皂苷亦可以降低因化學物質引起的腫瘤。

綜和來說,山藥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及粘質多糖體,又適合多種癌症病患服用。所以對乳癌病友來說食用天然的大豆及山藥是可以的,但並不建議服用與大豆及山藥相關營養素的萃取物。亦即含有大豆異黃酮或者DHEA的健康食品。

另外山藥的黏滑成分是由黏蛋白形成,會包覆腸道內食物,使糖分緩慢吸收,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調控。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升高。山藥中的尿囊素(Allantoin)在糖尿病老鼠模式中也有有效降低血糖的成果。

下一篇白朮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metformin治療糖尿病是否正確?

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其併發症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課題。不論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都伴隨著胰島素作用的失衡,包含胰島素缺乏(第一型糖尿病)或是胰島素抗性(第二型糖尿病)。Metformin是一個常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但是從metformin的作用機轉來說,是否為一個適當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要探討的重點。

由於metformin的降血糖作用並非是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濃度,因此有人將metformin視為胰島素增敏劑。Metformin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上,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能夠減輕體重,改善體內高血脂的情形以及改善內皮細胞的作用。因此,metformin不僅可作為降血糖藥物,也可作為預防胰島素抗性形成的藥物。然而,目前仍對metformin詳細作用機轉的了解有限。已知metformin的作用包括抑制肝臟內葡萄糖生成作用,而因為糖質新生作用被抑制,所以可以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又可以增加周邊組織利用葡萄糖的能力。

有文獻指出Metformin會活化肝臟的一個蛋白激酶-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乙醯輔酶A羧化酶的活性與脂肪生成轉錄因子,並且阻斷了肝臟的糖質新生作用。顯示體內存在另外一條路徑完全不依靠胰島素來調降體內的血糖濃度。過去的研究也發現糖尿病病人或非糖尿病病人,在沒有胰島素作用下,也可由運動的方式可以藉此刺激、活化AMPK的路徑,進而刺激、增加骨骼肌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的表現,加速葡萄糖的利用率。然而卻缺直接的證據證明AMPK的活化與GLUT4表現有關。

Metformin在糖尿病藥物的分類中屬於雙胍類,在降低胰島素抗性這方面的作用,跟鉻的作用類似,可是鉻的副作用很低,而Metformin的副作用卻相對高,包括嘔吐、噁心、腹瀉、腹脹、降低食慾,症狀會短暫維持 1 – 4 週。就是因為metformin會有降低食慾的副作用,許多沒有醫德的醫師用來減肥。正常人服用metformin可能發生乳酸中毒的副作用。

結論:Metformin除了會帶來大量的副作用,在治療糖尿病時候,反而不如鉻來的安全。

 

下一篇苯酮尿症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降低血糖這麼簡單,而是要能夠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大概可以分成幾個方面

  1. 讓糖、蛋白質和脂肪都能夠正常代謝。
  2. 緩解高血糖等代謝失調所引起的症狀。
  3. 預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症狀,防止心血管、腎臟、眼及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變。
  4. 維持正常體重。

以下族群容易罹患糖尿病

  1. 有糖尿病遺傳及家族病史
    遺傳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尤其針對第二型的糖尿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一定要更加注意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 肥胖
    除了遺傳以外,體重過重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過胖會造成體內胰島素的工作效率會大打折扣;特別是腰圍過粗﹑腰臀比過高者,更是糖尿病高危險群
  3. 年齡
  4. 懷孕
  5. 飲食過量或者暴飲暴食者:
    不正常的飲食容易擾亂新陳代謝,進而得到糖尿病的機會較高
  6. 胰臟疾病者:
    不論是先天生胰臟障礙或後天性胰臟功能受損者,都可能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進而影響血糖正常。
  7. 過勞或者壓力沉重者
    壓力會刺激腎上腺素或副腎皮質激素分泌,阻礙胰島素正常的功能,長期下來,可能擾亂新陳代謝及增加胰臟負擔﹐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糖尿病的預防

  1. 控制體重,飲食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
  2. 適度的運動會使胰島素的利用更好
  3. 不要過度疲勞,保持心情愉快
  4. 少喝酒,少嚼檳榔
  5. 定期健康檢查

建議以下情形最好定期做糖尿病篩檢:

年齡45歲以上,如果篩檢正常每三年再篩檢一次。

年齡45歲以下有下列情形,建議篩檢

  1. 肥胖:體重≧120%理想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BMI≧27
  2. 一等親有糖尿病史。
  3. 妊娠糖尿病史。
  4. 高血壓。
  5. 高密度膽固醇濃度≦35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mg/dl。
  6. 葡萄糖耐受不良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種併發症。如果糖尿病沒有得到足夠的控制,可以引起一些急性併發症,如低血糖症(hypoglycemia)、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 DKA)、非酮高滲性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衰竭(又稱糖尿病腎病,是發展中國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視網膜病變(又稱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發展中國家非老齡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神經病變及微血管(microvascular)病變。其中,微血管病變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陽痿)以及傷口難以愈合。而足部難以愈合的傷口則可能導致壞疽(gangrene),進而導致患者截肢。如果糖尿病得到了足夠的控制,並且對血壓充分控制並結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吸煙,保持健康的體重等),則可以在有效的降低罹患上述併發症的危險。

參考網站:糖尿病學會

 

下一篇處方用藥效果會比指示用藥效果好嗎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