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
曾有網友很慌張的問我,為何我的小孩會有乳糖不耐症,似乎相當的自責,其實乳糖不耐症在東方人相當常見,這也呼應我之前強調的牛奶並不適合東方人吃的原理,試想你會得到米不耐症嗎?
乳糖不耐症的定義就是吃了任何含乳糖的乳製品,發生腹痛、腹瀉、脹氣、腹鳴等症狀。就稱為乳糖不耐症。發生的原因是我們身體腸道中有一種分解乳糖的酵素,這種酵素是用來分解乳糖,如果這種酵素不夠,甚至沒有。乳糖便無法被身體吸收,於是累積在腸內的乳糖,會被腸道中的微生物利用,而產生氣體,會有放屁或者腹脹的情況。因為乳糖會吸引水分,導致組織液往腸內移動,讓腸道中水分增加,而開始出現腹瀉的現象,這就是乳糖不耐症。
除了極少數先天缺少乳糖分解酵素的嬰兒無法正常消化乳糖,一般的嬰幼兒都有充足的乳糖酵素,這時候我們需餵食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或者改用母乳。但是如果寶寶因為感冒或腸胃炎而引發腹瀉症狀時,會因為乳糖酵素被排出,產生暫時性的乳糖不耐症。
有時候我們會把乳糖不耐和對牛奶過敏混淆,實際上乳糖不耐症並不等於患者對牛奶或奶製品過敏。牛奶過敏是指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而非乳糖酶缺乏。所以牛奶過敏必須吃水解奶粉。乳糖不耐常見的徵狀包括噁心、腹部絞痛、脹氣、排氣、腹瀉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患者,容易併有其他的過敏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乳糖不耐症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常喝牛奶就可以增加體內的乳糖酵素,進而改善症狀,不過,我還是建議不要喝牛奶,這是給牛喝的。如果非得給小朋友吃一點什麼,家長才會安心的話,那可以補充一下益生菌就好。
下一篇玫瑰疹的治療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玫瑰疹的治療
最近好幾個網友,總是突然上線非常慌張的說:小朋友忽然發高燒,然後活動力也比較差,病懨懨吃不下,讓家長相當擔心,看了醫師以後,甚至可能被要求住院。大概三四天以後,都會來回報說,原來是玫瑰疹,倒底什麼是玫瑰疹,到底嚴不嚴重呢?
玫瑰疹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很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只有在少數(6-15%)情形下,會有合併抽搐的情形。發生的年齡雖然以六個月到一歲半最常見,但是小至兩、三個月,大至兩、三歲的小朋友也都仍有可能會得到玫瑰疹,但是到了四歲以後,幾乎90%以上的幼兒,體內都有抗體。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主要為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感染之後會有終生的免疫力,因為第六型與第七型人類疱疹病毒可能不具有交叉免疫力,因此有少數兒童可能會出現兩次嬰兒玫瑰疹,多半發過一次玫瑰疹,就不會再發。
玫瑰疹是常見的一種幼兒良性感染疾病,最讓父母驚慌失措的在於小朋友會出現發高燒,溫度可高至攝氏39至40度,通常持續3到4天。這樣的高燒,父母大概五六個小時就已經抓狂,馬上就會送急診了。還有少數的幼兒因高燒發生抽筋(這一個年齡的小朋友因為腦細胞的發育還不完全,高燒的時候,容易引起腦細胞之間亂放電的現象。亂放電就會引起四肢突發性的抽筋。手腳抽動、對稱性,多半持續2-3 分鐘),更是把父母嚇到不行,其實不必過度驚慌,因為這是良性的抽筋。當發高燒的時候,除了兩個小臉頰會燒得紅紅的以外,也可能有咳嗽、流鼻涕之類的症狀,和感冒相當類似。所以常常容易誤診檢查。當出現疹子時候,往往也就是發燒漸退時,該病快到尾聲了。
嬰兒玫瑰疹治療方面主要是支持性治療(也就是沒有藥可以醫),最主要是對發燒的處理。一般民眾對於發燒常常存在的迷思是「發燒是有害的,燒太久可能把大腦燒壞,因此要儘快退燒。」然而科學研究已經證實41℃以下的發燒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因此除了有熱性痙攣的既往歷或其他特殊疾病外,體溫未超過39°C以上時,並不需要馬上使用退燒藥,但是如果父母覺得不吃點什麼,好像對不起小朋友的話,也可以使用世界第二的益生菌讓小朋友舒服一些。當然,也沒有辦法預防,父母更不用自責,沒有把小朋友照顧好。
下一篇食品標示宣傳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 «Previous Page
- 1
- …
- 6
- 7
- 8
- 9
- 10
- …
- 50
- Next Page»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