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

麻黃一向是許多中醫愛用的藥,當然也有不肖中醫將其用來減肥,麻黃用於減肥並非傳統用法,此類中醫因為看到減肥市場正夯,想要搶食大餅,但其安全性尚未建立,如果網友們看到中醫號稱專門減肥者,請注意是否有加入麻黃。

麻黃亦名龍沙、卑相、卑鹽。麻黃主要生產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含豐富的麻黃素,溫服能興奮交感神經而發汗,透過發汗方法將傷寒之高熱退燒。因為麻黃的發汗,有人利用來發汗或者抑制食慾,麻黃一樣也含有麻黃素。

麻黃(莖)味苦、溫、無毒。(根節)甘、平、無毒。大家注意看喲,麻黃是屬於無毒的!麻黃功效: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著名的感冒常用方劑葛根湯就有麻黃的蹤影: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灸、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麻黃附子細辛湯:由麻黃,附子,細辛組成。出處:《傷寒論‧少陰篇》第260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附子是含有劇毒的中藥,除了不可使用生附子之外,亦要小心現在有許多非醫療人員只是自己看書,便自以為經方,胡亂診治,千萬小心。

小青龍湯:由麻黃、芍藥、乾薑、桂枝、細辛五味子、甘草、半夏所組成。主治:治惡寒、微熱,咳嗽痰多,氣喘,乾嘔,胸滿。應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氣喘,浮腫,百日咳,感冒。

 

下一篇第二團葉黃素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甘草

在中藥方劑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恐怕就是甘草了,在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中,據不完全統計約有處方256個,其中含甘草的處方就有154個,占總處方量的60%以上。

甘草,又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國老、靈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草主產於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甘草性屬甘、平,歸脾、胃、肺、心經 。(除了腎經好像都有了)

本草綱目記載,甘草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芍藥甘草湯由芍藥、甘草組成。主治效能:腳弱,步履無力,足痛拘攣。此方甚至還有一個別名為去杖湯,可見其療效神奇。

茯苓甘草湯以桂枝生薑茯苓、甘草組成。效用可治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又可治傷寒汗出不渴者。

炙甘草湯用是人參麥門冬、生薑、生地黃、火麻仁、桂枝、阿膠、大棗組成。可益心脾之氣、治心氣虛,如果有覺得心律不整,但西醫檢查不出半點毛病者,或可嘗試。

曾有報導,單用甘草粉或配伍烏賊骨、瓦楞子等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不錯的療效。

雖然甘草大量出現中藥方劑中,但若有中滿者勿加甘草,恐其作脹;求其速下者勿入,恐其緩功。
小建中湯由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膠飴(麥芽糖)組成。可治脾胃虛寒,營血不能溫養。

 

下一篇第三團葉黃素開團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桔梗

桔梗和遠志中藥裡面常見的怯痰藥,桔梗在這方面的角色扮演似乎更勝過遠志。實際上桔梗不只是一味常見的中藥,事實上我們去吃韓國料理時,涼拌桔梗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桔梗花代表的花語是不變的愛。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白藥,吐人參。為桔梗科桔梗屬植物。生長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和西伯利亞東部。單憑名稱,有人會誤以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桔梗實際上與桔子或柑橘屬沒有直接關係。

桔梗(根)性味辛、微溫、有小毒。歸肺經。相對於同為化痰藥的遠志,桔梗是有毒性的。桔梗含有皂苷,這一類的藥都可以化痰。桔梗性味苦辛微溫而推知桔梗應屬溫熱藥(溫肺藥)。但是在臨床應用方面桔梗卻是一種瀉肺藥,取其除肺部風熱之功。

桔梗的功效主要在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胸膜炎。如果使用桔梗加上牛蒡子,可以使用在咽痛。

若染風寒者,可用桔梗加配紫蘇、杏仁,稱為杏蘇散。用來治療中暑的藿香正氣散,也有桔梗的蹤影。

百合固金湯在《醫方集解》裡列為補養之劑,主治肺傷咽痛,喘嗽痰血,特別是對痰中帶血的病症,效果尤佳。由百合當歸、生地、熟地芍藥貝母、玄參、桔梗、甘草麥門冬所組成。

附註:卡通犬夜叉中也有主角稱之為桔梗

 

下一篇山茶花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