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患者的飲食

一般人常會因為高血壓而就醫,但是因為低血壓看醫師就不多見,甚至連搜尋高血壓,google的中文結果有270萬筆資料,而低血壓僅有不到70萬筆。

正常來說,人體的血管隨著年齡或者其他許多原因,搞的彈性越來越差,血壓高是比較正常的。而血壓低到90mmHg、60mmHg以下時,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不足,就會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失去知覺而昏倒。根據一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就指出,血壓長期低於正常值的人比較容易疲勞、昏沉、做事沒勁。許多罹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也可能是因為低血壓的原因。

低血壓對身體的傷害

血壓在正常數值,代表身體血液可以抵抗地心引力運送到身體各部分,如此一來,細胞才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和氧氣。如果長時間都因為血壓太低,尤其是腦部,因為得不到養分,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機率。1

低血壓的原因

  1. 遺傳
  2. 貧血
  3. 女性
  4. 大量脫水或者失血
  5. 心血管疾病
  6. 用藥副作用
  7. 靜脈回流變差
  8. 甲狀腺功能低下

低血壓飲食建議

  1. 可以稍微增加鹽份攝取量
  2. 以中醫的角度來說,血液屬於腎,多攝取黒色食物或者吃豬肉會有幫助。
  3. 可以增加咖啡因攝取量
  4. 一定要多喝水
  5. 禁止使用低鈉鹽
  6. 少吃降壓利尿的食物,如:芹菜、山楂、苦瓜、洋蔥、綠豆薏仁等。

 

下一篇動物大便咖啡

  1.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老化研究發現,75歲以上老年人的舒張壓每降低10mmHg,得到失智症的風險就增高大約20%,舒張壓太低尤其和阿玆海默症有關;老年人如果持續性低血壓達2年,未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最高。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腦中風的預防

對於中年人來說,中風是一個上天給的禮物(或者是玩笑),出血性中風是俗稱小中風的一種,和缺血性腦中風都是腦中風的兩種常見類型。雖然中風有極高的死亡率,但是首次發病後一個月,約有兩成幸運的病人幾乎完全康復,兩成可以症狀改善,最後兩成則蒙主寵召或者繼續中風。腦中風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它是國人第二大死因,也是造成中年人肢體殘障的主因。
目前腦中風是台灣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僅次於癌症,但客觀來說,癌症病人的死亡率極高,不易造成家人負擔。而中風病人,可能因為復健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是長期臥床。更可惜的中風病人通常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依據台灣地區腦中風發生率的研究,35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1,以台灣地區35歲以上人口數接近1千萬,每年的腦中風新發生數約為3萬人。其中,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為國人最重要的中風原因,此兩者的致病原因均與高血壓關係密切,故高血壓的防治確實仍為預防腦中風發生的重要課題。

腦中風大致可分成阻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

出血性腦中風

雖然僅佔中風患者20-30%,但是危險性仍然不低,通常是因為高血壓引起可能伴隨情緒劇烈起伏2,原因也許是血管彈性較差或者過分脆弱。

治療
1. 若血塊量不多,且病人意識狀況良好,通常只需留院觀察,不一定要給予藥物。如果血塊稍多,亦可用立體定位的方式抽吸血塊。若血塊很大對於腦的情況造成壓迫,要儘快以手術取出血塊,總體而言,大腦的位置發生出血性腦中風的死亡率約為30%。
2. 橋腦出血的死亡率很高,若是出血壓迫到腦室,也有可能以腦室外引流的方式降低腦內壓力。
3. 腦室內出血,病人的意識可能從清醒到突然喪失,也會後續因為阻塞性的水腦造成腦壓上升,而造成病人死亡,病程進展過快,也是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

缺血性腦中風

因血管阻塞造成,約佔中風患者70%-80%,通常是因為血管阻塞,而非血管脆弱。

治療

既然是血管阻塞,所以將血管打通成為唯一的方法,血栓溶解劑Streptokinase、Urokinase、Alteplase(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對於血栓的纖維蛋白具有高度的選擇性,並進一步將纖維蛋白溶解掉。也可能會投予抗凝血劑。

中風的徵兆

  1. 突然出現單側手、腳或臉部麻木無力
  2. 突然口眼歪斜、口齒不清、或答非所問、或嗜睡、意識不清
  3. 突然耳鳴、暈眩、平衡感喪失、失去協調性而無故跌倒
  4. 一眼或雙眼突然視力喪失
  5. 突然爆發前所未有之劇烈頭痛

 

那該如何預防腦中風呢?

  1. 中年人須定期檢查血壓,最好減輕體重,注意電解質攝取量,多作耐力型運動。
  2. 避免長時間熬夜,例如:打麻將、玩線上遊戲等等。
  3. 避免劇烈運動,例如發怒、外遇的性行為、大便用力、酗酒等等應盡避免。
  4. 除了高血壓,糖尿病也是一個危險因子。
  5. 食物方面最好能限制脂肪的攝取:多選用植物油為烹調用油。並多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鮪魚、秋刀魚等
  6. 增加纖維質豐富的食物以避免便秘:如未加工過的全榖類、豆類,增加蔬菜和水果,以降低脂肪的吸收、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延伸閱讀:腦中風的外科手術療法

下一篇現在才知道首度邀訪

  1. 跟統一發票中獎率相當 []
  2. 我們常開玩笑氣到中風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紅麴的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紅麴這個成分通常是搜尋榜上的熱門關鍵字,尤其對於膽固醇高的消費者,更是以為或者期待這個成分可以相對於西藥有比較小的副作用,如果效果又能一樣,那就更完美了。但是我認為單一成分的產品,是絕對無法達到跟西藥一樣的效果,不管濃度再高或者品質再好都一樣

紅麴這個成分受歡迎的原因是中國人固有藥食同源的觀念,在很多食物中都有紅麴的身影,但是單單只有食物中的紅麴量是無法達到我們所期待的效果,雖然如此,卻不能夠閉著眼睛亂吃一通。對於平常就有吃Statins1的網友來說,本來醫師算好的使用劑量,可能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的成分,而導致過量,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原來這些安全的西藥,卻蒙受不白之冤。

紅麴為何有這麼多大家期待的效果呢?主要是因為紅麴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物質,是這些物質所帶來的效果。例如:Monacolin KGABA,這兩個物質分別可以降膽固醇和降血壓或者助眠。

Monacolin K與MSD藥廠推出的lovastatin具有非常相近化學結構與一樣的作用機轉,可專一性地抑制HMG-CoA reductase的活性。既然Monacolin K和Lovastatin有一樣的作用機轉,也一樣會有橫紋肌溶解的副作用,絕不可以僥倖以為由紅麴提煉出來的成分就是食品,就怎麼吃都不會出現問題。如果已經有服用降血脂類的藥品,就要小心食用含有Monacolin K的成分。

左邊是Lovastatin

 

怎麼樣會知道紅麴是否過量?可以從是否有發生以下症狀來推斷:頭痛、胃腸不適、肌肉酸痛、肝腎病變。如果有症狀發生,請立即停止服用,症狀若沒有消失,請儘速就醫。

除了不能和Statins類藥品一起服用以外,Monacolin K也不能和Azole抗黴菌藥物一起服用。也不能跟Coumadin(或是Warfarin)衍生物一起吃 ((這類藥物屬於抗凝血劑,而Monacolin K會影響到此類藥品的作用)),最後就是任何使用肝臟中P450酵素代謝的藥品2,都要非常小心。

結論:紅麴雖然是常見的成份,卻也因為容易碰到,所以危險性更大

下一篇咖啡與乳癌的關係

  1. 斯達丁類,目前健保使用降血脂藥所佔比例最高 []
  2. 這類藥品都會警告你不能和葡萄柚汁一起吃 []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