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

貝母是一種非常知名的止咳良藥,歷史相當悠久,連爾雅裡面都有記載。在台灣,因為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的關係,幾乎可以說是連小孩都知道川貝這兩個字。目前常用的貝母包括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種,其名字雖然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購買時若不注意,恐怕會影響藥效。

川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前面說的枇杷膏就是使用川貝。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等不適。不過目前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不同於川貝母的是浙貝母,浙貝母:苦,寒。 入心、肺經。 浙貝母瀉火的功效要強於川貝母。而且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藥。對於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乾口渴、舌苔紅為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母,又可選擇浙貝母。但而對於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浙貝母。

土貝母別名山慈菇,性寒、味苦,含有秋水仙鹼,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還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應該慎重使用。

二母丸:知母,貝母,細辛杏仁,紫菀,款冬花,麻黃。功效是清肺潤燥化痰止咳。

當歸貝母苦參丸:當歸、貝母、苦參。主治婦人妊娠,小便淋瀝不爽,或溲時澀痛,尿色黃赤,心胸煩悶。

川貝枇杷膏:川貝母、枇杷葉、南沙參、茯苓、化橘紅、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蔞子、款冬花、遠志、苦杏仁、生薑、甘草、杏仁水、薄荷腦、蜂蜜。個人覺得川貝枇杷膏的蜂蜜劑量很重要,市面上有些產品為了要好吃,竟然蜂蜜的量超過一半,簡直就是亂來,民眾購買時候,請注意成分以及含量,不要任意聽信廣告。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山楂

講到山楂,大家一定不陌生,小時候我們如果非得吃那個苦苦的中藥,通常會有幾棵山楂可以用來化解苦味。山楂是藥果兼用樹種,山楂的成熟果實可生用或炒黃焦用入藥。山楂果實被廣泛用於製造糖葫蘆、果丹皮、山楂餅、山楂糕等酸甜食物。

山楂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山楂增強心臟的收縮力,同時擴張血管,改善心臟的血液流通和氧的補給,因此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有預防作用。其作用與洋地黃的作用類似,同時還有類似ACEI類的作用,但是沒有強心甙類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山楂強心的作用比較緩慢,副作用可能有改變血壓(即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血壓)。

山楂還可以治療痛經、月經不調,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血淤型痛經患者常表現為行經第1~2天或經前1~2天發生小腹疼痛,待經血排出流暢時,疼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且經血顏色暗,伴有血塊。此法也適合月經不調、中醫辨證為血淤者。

山楂陳皮飲:山楂11公克、陳皮7.5公克。功用:緩解腹脹、排便通暢;能減輕大餐後飲食過量造成的腸胃不適。但常腹瀉的人不適用

山楂瘦肉湯:山楂40克,蜜棗6粒,瘦肉300克,生薑1小塊。特別適合兒童、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消費者食用。傷風感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兒童軟骨缺鈣癥、兒童缺鐵性貧血者可多食山楂片。

另外山楂和枸杞也可以煮山楂枸杞粥,或者是泡成山楂枸杞飲。

對於糖尿病患者,服用山楂要小心,因為其含糖量超過25%,所以不適合大量服用。

凡體弱氣虛者、不宜多食;糖尿病者勿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胃酸過多者勿食;孕婦早期,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切勿食用,以免傷胎墜胎。

 

下一篇天麻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

天麻

民眾應該常常看到有些火鍋店是以天麻為號召的,實際上天麻不管在台灣或是在匪區,都是藥食同源的成分,天麻又名赤箭、離母、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草、水洋芋、明天麻等,為蘭科天麻屬的多年生草本腐生蘭,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朝鮮、西伯利亞、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400-3200米的地區,多見於疏林下、林中空地、林緣、灌叢邊緣。天麻的根狀莖為珍貴的中藥材,目前已由人工廣泛栽培。

天麻自古為珍貴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天麻性味甘、辛、平、無毒,歸肝經,能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有治療驚厥、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功效,可3-10克煎湯內服,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克,不過氣血虛證嚴重者需慎用。《本草別錄》亦記載服用天麻可輕身延年;《大明本草》載明天麻能助陽氣,補五勞七傷,可見天麻對人體的補益強壯作用甚佳。

天麻中含有天麻苷(Gastrodin即天麻素)等有藥效的成分,現代醫學認為其有抗驚厥、健腦、延緩衰老、鎮靜、安眠、抗炎、提高免疫力、降血壓等藥理保健作用。

半夏白朮天麻湯由半夏、白朮、天麻、人參、蒼朮、黃耆、澤瀉、橘皮、白茯苓、神麴、大麥芽、乾薑、黃柏組成。功能為除痰益氣,袪濕化滯。應用於慢性胃腸虛弱,消化機能失常,食後身體疲倦而昏昏欲睡。常習性頭痛,眩暈,胃腸虛弱者患高血壓而頭痛眩暈者。

天麻鉤藤散由石決明、夜交藤、桑寄生、鉤藤、茯苓、杜仲、益母草、牛膝、梔子、黃芩、天麻組成。功能為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每因煩勞或惱怒而加劇、目赤乾澀、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

天麻燉烏雞:天麻15克、烏骨雞1隻、薑、鹽、黃酒適量。功效為補益氣血,滋陰化痰。

天麻什錦飯:天麻10克、米100克、雞肉30、胡蘿蔔50克、香菇1個、醬油、黃酒、白糖適量。功效為健腦強身、鎮靜安眠。

天麻烏丹酒:天麻150克、制首烏、丹參各100克,黃耆、杜仲淫羊藿各50克,白酒3000克。用法:每次飲酒20毫升,每日飲兩次。可用於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有學者發表關於天麻在預防老年痴呆方面的研究,或許可以取代銀杏也說不一定。

 

下一篇阿膠

你也許會喜歡以下文章